倉頡低頭看去,只見一頭斑斕吊睛白額猛虎正用爪子扒著地面,眼中竟流出紅色的血淚;
路邊的草木也開始枯萎,樹葉邊緣泛著血紅色。
這是天道的又一異象——萬物泣血。
這道異象代表洪荒生靈對“文字”的畏懼,它們怕這承載文明的工具,會徹底改變洪荒的秩序。
倉頡望著泣血的萬物,他心中已經(jīng)明悟。
倉頡緩緩跪下,他對著天地起誓:“我倉頡在此立誓,文字當(dāng)為啟智之鑰,而非奴役之具。若人族濫用文字作惡,我愿自毀道基,收回所有文字,讓洪荒重回?zé)o文之世!”
誓言落下的瞬間,天地間的異象驟然停止。一道清靈之氣從九天而降,融入倉頡體內(nèi),他四目中的重瞳變得愈發(fā)深邃,身上的氣息也沉穩(wěn)了許多。
此后五年,倉頡再無停歇。
他走遍洪荒的每一寸土地,觀察鳥獸的足跡、草木的形態(tài)、星辰的運(yùn)轉(zhuǎn),將所見所感都刻進(jìn)文字里。從“水、火、山、石”到“父、母、子、女”,從“耕、種、漁、獵”到“禮、義、仁、智”,每一個字的誕生,都似有一道微光融入炎黃部落。
九年期滿,陽虛山的刻字臺上,擺滿了刻滿文字的龜甲、青石與青銅鼎。倉頡拿起石筆,在最后一塊龜甲上,刻下了“道”字。
當(dāng)最后一筆落下,洪荒天地間,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異象。
天空中,金色的粟米如雨水般灑落,落地即生根,轉(zhuǎn)眼間便長成了大片金黃的莊稼,風(fēng)吹過,粟穗搖曳,傳來豐收的聲響。
這是天雨粟,象征文字能讓人族豐衣足食,擺脫饑餓。
幽冥深處,傳來鬼怪的哀嚎,那聲音里滿是絕望——這是鬼夜哭。
文字能記錄善惡,規(guī)范倫理,鬼怪再難靠迷惑人心作惡,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陽虛山巔,祥云匯聚。龍、鳳、麒麟三族的身影從云端浮現(xiàn),龍吐玉冊,鳳銜彩筆,將倉頡造的三千常用字一一拓印在玉冊上,送到了人族之祖周辰的手中,
這是龍鳳獻(xiàn)瑞,代表天道認(rèn)可了人族的文字。
隨著天道考驗(yàn)完成,一道貫穿天地的功德金柱籠罩著倉頡。
這道功德金柱比軒轅擊敗蚩尤時的功德還要濃郁數(shù)倍。
甚至就連伏羲明悟八卦、神農(nóng)嘗百草開辟醫(yī)藥之道也不能與之相比。
洪荒生靈都能感受到,這是天道對“啟智之功”的嘉獎。
造字,保的是人族文明的永續(xù)。
即便日后人族勢危,只要人族之中文字不絕,那人族終有崛起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