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明白?!?/p>
常升看著外甥運籌帷幄的模樣,不禁感慨:“允熥,你這書院的開銷,怕是比國子監(jiān)還大。”
“值得。”蘇寧目光深遠,“這些學生學成之后,將會是大明最需要的人才。會算賬的可以去戶部,懂工事的可以去工部,知農(nóng)事的可以勸課農(nóng)桑?!?/p>
他頓了頓,意味深長地說:“最重要的是,他們都受過同樣的教育,有著同樣的理念?!?/p>
消息傳到宮中,朱元璋看著錦衣衛(wèi)的密報,對朱標說:“你看看,允熥這小子,都快把孝陵變成第二個國子監(jiān)了。”
朱標擔憂地說:“父皇,三千學生是不是太多了?而且還有那么多淮西子弟……”
“讓他折騰去?!敝煸安灰詾橐?。
他指著密報上的數(shù)字,“再說,這些開銷都是明熥商行出的,又沒花朝廷和內(nèi)帑的一文錢?!?/p>
“兒臣是擔心,允熥年紀太小,如此張揚……”
“張揚?”朱元璋冷哼一聲,“他這是在給咱大明培養(yǎng)人才!你看看這些教材……”
他拿起一本《格物》,“這里面講的水利、農(nóng)具,哪個不是利國利民的好東西?”
而在孝陵書院內(nèi),蘇寧正在給中學部的優(yōu)秀學生講課。
“今日我們講復式記賬法。”蘇寧在黑板上寫下公式,“借和貸要平衡,這是經(jīng)商之道,也是為官之道?!?/p>
臺下,徐輝祖和藍斌等勛貴子弟都認真記著筆記。
他們起初是被家里逼著來的,但現(xiàn)在卻真心被這些新奇的知識所吸引。
放學后,蘇寧特意留下馬和:“這些學生中,特別優(yōu)秀的要重點培養(yǎng)。尤其是那些寒門子弟,要多給機會?!?/p>
“皇孫放心,奴婢都記著呢。”馬和遞上一份名單,“這是本月考核前十名的學生,其中有六個是常家舊部子弟?!?/p>
蘇寧滿意地點頭。
他知道,這些學生將來都會成為他最得力的助手。
而這座孝陵書院,將會成為他改變這個時代的最重要基地。
夕陽西下,書院里依然燈火通明。
編撰館內(nèi)文人們在激烈討論,教室里學生們在刻苦攻讀,工坊里工匠們在改進器械。
這一切,都預示著大明正在悄然發(fā)生著細微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