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時三刻,晨鐘劃破孝陵的寧靜。
書院宿舍內(nèi),十二歲的趙鐵柱一個翻身坐起,利落地疊好軍被。
作為陣亡將領趙德勝的孫子,他始終牢記著祖父“聞雞起舞”的家訓。
“鐵柱,今天《算學》要小考,你復習了嗎?”同寢的徐輝祖揉著惺忪睡眼問道。
這位魏國公長子初來時還帶著勛貴子弟的驕縱,如今已被書院嚴謹?shù)淖飨⒛テ搅死饨恰?/p>
“昨夜復習到子時?!辫F柱將洗漱用具擺得整整齊齊,“復式記賬法的借貸平衡,我已經(jīng)掌握了?!?/p>
“厲害!你可能是我們這批學員里最用功的了?!?/p>
“沒辦法!幸運的獲得了這難得的機會,我必須要為趙家博一個前程?!?/p>
……
卯時正,三千學子整齊列隊在演武場。
晨曦微露中,學生們開始晨練。
這是蘇寧特意安排的課程,要求文武兼修。
“一!二!三!四!”教官的號令響徹云霄。
中學部的藍斌一邊打著軍體拳,一邊對身旁的馮誠低語:“你說皇孫為何要我們學這些?咱們將來都是要繼承爵位的?!?/p>
馮誠是宋國公馮勝的侄子,他沉穩(wěn)地收拳回應:“昨日《格物》課上不是說得很明白?水車之力在于樞機,治國之道在于明理?;蕦O是要我們明白這些道理?!?/p>
“噢?馮誠你又如何知道的?”
“自然是我伯父教授的。”
“什么?宋國公?”
……
辰時,鐘聲再響,學子們有序進入課堂。
蒙學部的孩童們朗聲誦讀《三字經(jīng)》,小學部的學生在練習珠算,而中學部的課堂里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辯論。
“學生認為,商鞅變法過于嚴苛,秦朝二世而亡正是明證!”一個清瘦的學子起身發(fā)言。
他叫李守忠,是書院從民間選拔的寒門才子。
“不然!”徐輝祖立即反駁,“若無商鞅變法,秦國何以強盛?治國當用重典!”
授課的劉三吾撫須微笑,并不急于評判。
這是蘇寧特意要求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思辨。
這時,教室后門悄然開啟,蘇寧在馬和的陪同下靜靜聆聽。
學生們正要起身行禮,被他用眼神制止。
如今的蘇寧雖然只有五歲,但是在孝陵學堂絕對是一言九鼎。
“繼續(xù)?!彼p聲說道,在最末排坐下。
“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