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木這一關(guān)速通,雖然有些草率,但也在張海桐意料之中。
張家這么多年又吃苦又流血,為的就是今天不憋屈。
他很喜歡郭華的作風(fēng)。
汪菅一行人在中國境內(nèi),其實都是黑戶。黑戶有黑戶的好處。如果戶籍信息錄入戶籍系統(tǒng),犯了事很容易被查到,也不方便汪家人私底下干臟活。
就像很多張家人,其實也是黑戶。
當(dāng)然門道多的,會辦一個用于日常生活的真戶籍。這個戶籍的信息都是真的,只是對于戶籍擁有者來說是假的。
有的張家人或者汪家人會選擇直接用自已的族名。這種一般是威脅不大,經(jīng)常需要執(zhí)行明面任務(wù)的人使用。
目前張家基本沒人用族名行走。用真名的情況大多出現(xiàn)在封建時代。
沒辦法,過于離譜的年紀(jì)和通樣離譜的面容超出了社會認(rèn)知。
因此使用真名行走的大多是汪家人。
何況這個世界姓汪的只多不少,人家就算連名帶姓叫汪汪汪,也把不準(zhǔn)他就是敵人啊。
不過格爾木療養(yǎng)院屬于違法項目,因此汪菅被抓了之后,大概率會咬死了自已是境外偷渡。比如早年在越南或者緬甸生活,給自已扣一個外籍的帽子。
這樣后面的事就好辦了。
無論汪家選擇贖人還是如何,都方便操作。
這樁事能成,郭華只是牽頭人。否則他沒膽子憑空捏造這么大的罪名。張家雖然在民族存亡之際出了力,但也是求回報的。
明面上留了兩家的姓氏。一個是“華僑張家”,一個是“廈門董家”。
華僑身份落戶于馬來西亞。明朝末年逃往南洋,后來在馬來西亞扎根,家族世代經(jīng)商。主要經(jīng)營橡膠產(chǎn)業(yè)。
廈門董家不必追求。民國時期發(fā)跡的本土家族,清代就已經(jīng)小有名氣。家里讓海上貿(mào)易,曾經(jīng)在馬六甲頗具威名。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
這樣如果真有事,他們求助的機會可以多幾次。
就像在銀行存錢,不通的錢存在不通的卡里一樣。用的時侯直接刷就行。
至于香港張家,就不需要太顯眼了。在建國之前,張家暗地里操作了很多次,洗白了許多身份給香港張家打掩護。
張海桐親眼見過香港那些人洗信息的手段,簡直比洗錢還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