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五右手提溜起竹簍子到眼前,看著里邊兒活蹦亂跳的一個個鵪鶉,嘖嘖出聲:
“這鵪鶉可是好東西啊!”
“秀秀跟我說這鵪鶉號稱動物人參,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其實文秀對趙小五說的一點(diǎn)兒都不差,這鵪鶉的肉和蛋不但有滋補(bǔ)健身的作用,還有顯著的藥用功能。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鵪鶉竟然還是藥材!
據(jù)《本草綱目》記載,鵪鶉肉能“補(bǔ)五臟,益中續(xù)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積熱”。
對營養(yǎng)不良、貧血、腎炎、浮腫、小兒疳積和痢疾等癥均有療效。
《本草綱目》、《本草求原》《中藥大辭典》等書上記載,鵪鶉蛋可治胃病、肺病、神經(jīng)衰弱、胸膜炎等。
后世的研究證明,鵪鶉蛋中含有珍貴的蘆丁,可治療各種慢性病。
鵪鶉血入藥,對氣虛、體弱有滋補(bǔ)功效。
趙小五之所以要抓著鵪鶉,是因為滿漢全席中有一道名菜,叫做罐兒鵪鶉。
這罐兒鵪鶉是滿族宮廷菜中的一道名菜,歷史可追溯到清朝時期。
當(dāng)時的滿族人喜歡吃鵪鶉肉,常常將鵪鶉和其他珍貴食材一起燉煮。
后來才發(fā)展成為滿漢全席中的一套名菜!
罐兒鵪鶉的做法是,挑選當(dāng)年的健壯鵪鶉。
宰殺,去毛,去內(nèi)臟,用鹽水浸泡。
之所以還要用鹽水浸泡,就是想要通過鹽水的浸泡,使鵪鶉的肉質(zhì)更加鮮嫩。
浸泡好的鵪鶉要提前腌制好,放入蔥姜等調(diào)料進(jìn)行腌制,使其充分吸收調(diào)料的味道,提升口感。
最后就是燉煮完成了,要將腌制好的鵪鶉放入專門的小燉盅內(nèi),加入清水封口。
大火蒸制兩個小時,直至鵪鶉肉和小蒸盅中的山珍,一起熟透軟爛即可。
除了這鵪鶉,趙小五還要去抓另一種動物。
這一種動物,也不難找,那就是果子貍。
據(jù)趙小五所知,滿漢全席中還有一道名菜,叫做梨片伴蒸果子貍。
但是具體做法早已失傳,趙小五也不知道這道菜要如何做。
不過普通的果子貍菜品,他倒是知道幾道。
例如紅燒果子貍、香辣果子貍、清燉果子貍、砂鍋果子貍、果子貍燉水魚鞭、鱉肚燴果貍、雪天牛尾貍、冬菇木耳果貍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