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用來燒制琉璃的火石砂,多是從山間采來的水晶碎料,磨得極細,故而成本也高。
可西方那邊就不同了。
他們的工藝,是用石英砂摻蘇打、石灰石,燒出來的玻璃更透亮,也更結實。
據說他們早早就能做出玻璃窗,甚至能吹制成各種形狀的器皿。
這其中的差別,說到底還是跟材料來源、用途需求脫不開關系。
東方的鉛礦易得,早期琉璃多供皇室貴族賞玩,自然往精致的路子上走。
而西方那邊,或許是更需要結實耐用的器皿,才慢慢摸索出了石英砂為主的配方。
林川摩挲著瓶身,問道:“老丈,這第三個瓶子這么亮,是不是里面有什么東西跟前面兩個不一樣?”
張老漢愣了愣,搖頭道:“沒什么不一樣啊……就是沒往里面加黑錫,王頭領說要裝什么香東西,加了黑錫燒出來總帶著股怪味,我就沒加?!?/p>
“這就對了!”林川眼睛一亮。
張老漢說的黑錫,就是鉛,其實就是要加大石英砂的比例,多試幾次,用窮舉法,總能試出來。
“你這樣……”
林川吩咐道,“多試幾種不同的配比,減少黑錫,甚至不用黑錫。把火石砂和草木灰的比例多調幾種,也可以添加點別的,無非就那幾樣嘛,石灰石什么的,多燒制試試看,越透亮越好。還有冷卻,多花功夫等,讓它慢慢涼下來,別急……”
他心里可太激動了。
這玻璃的用途可廣得很,做鏡子、制器皿,甚至能用來做望遠鏡的鏡片。
“需要什么材料就跟王貴生說。”林川拍了拍張老漢的肩膀,“缺人手就從流民里挑幾個手腳利索的跟著學,我等著看你們做出好玩意兒來?!?/p>
王貴生見林川對玻璃如此看重,又從架子底層拖出個木箱:“大人再瞧瞧這些?!?/p>
箱子打開,里面鋪著油紙,放著十幾個小巧的琉璃瓶。
打開其中一個,一股清幽的花香撲面而來。
“這是按大人之前畫的方子,用花瓣蒸出的花露?!?/p>
王貴生拿起一瓶遞過來,又拿過來一塊黃澄澄的方塊,“還有這個?!?/p>
林川已經有些應付不過來了。
鐵林谷大力推行革新榜,又有王貴生領銜的巧技坊,重金砸下去,換來的就是外人所看不到的強勁發(fā)展動力,很多想法只要林川提出來,就能很快落實下去。
這個簡易方法做的香水和肥皂,在后世很多小學生的手工課上都做過。
可在這個時代,卻實打實的算得上稀罕的奢侈品,拿到市面上定能賣出高價。
不過這些東西雖能賺錢,卻遠不及破虜弩和玻璃的分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