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汴梁大火,張頭應(yīng)該還有個妹妹。
張頭領(lǐng)無兒無女,一輩子沒有成家。
可是誰也不知道張頭為什么沒有成家,平日里他把環(huán)餅當(dāng)兒子,把水行當(dāng)家。
送水工這個行當(dāng)歷來不是掙錢的伙計,年輕時,張頭的腦子也活腿也快,日子過得不算富裕,不過倒也殷實。
張頭和真金一樣,曾經(jīng)也有個妹妹。
少時爹娘亡故,張頭和妹妹相依為命,在一個寒冬,張頭和妹妹餓昏在了水行的門口。
第二天一早,水工們的說笑聲喚醒了他。
從那開始,張頭便留在了水行。
張頭本名比較隨便,叫個張半斤,因為他爹生前愛喝酒,每次最多也就喝半斤。
妹妹叫張鳳貞,名字是說書的老先生起的,顯得有些墨水。
開始是哥哥張半斤送水,能夠養(yǎng)活著妹妹,對他來說足夠了,水行這飯碗,張半斤一直視為金飯碗。
張頭又說其實有時候看著真金,他便想起年輕時候的自己,看到真金的妹妹,又想起他的妹妹。
十三歲時,真金沒有什么手藝,尋不到一份好事做,瘦小的真金背著妹妹在街頭四處敲門,祈求一份活計,往往是到了天黑,依然沒有人搭理他。妹妹有時候就趴在真金的肩頭睡著了。
那個畫面,張頭至今不忘。他當(dāng)時沒有猶豫,果斷收真金入了水行。
妹妹真鈴有時候也來水行,提著鹵梅水,那個可愛模樣,真是和張頭的妹妹一樣。
當(dāng)時張頭的妹妹也是這樣提著涼茶,在水行的門口等著哥哥回來。
時間過得飛快,那個坐在門口守候哥哥的妹妹,轉(zhuǎn)眼間便長大了。
到了十六歲,妹妹張鳳珍對張半斤說:“哥,我也要掙錢,我也能送水。”
張半斤說:“你一個姑娘家,送什么水,這是男人做的活計?!?/p>
水行的工友們也說:“是啊,你去學(xué)些廚藝,或者是去繡坊的手藝,這樣將來才好嫁人嘛?!?/p>
窮苦人家的孩子,偏偏多了一股子犟勁。
“我偏要送水?!兵P珍說道。
從小到大,鳳珍見到的都是水工們,她最敬佩的便是送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