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深處,一座隱秘的府邸地下秘室內,燭光搖曳,映照出四張陰沉的面孔——鄭文、吳義、楊新和雷敬。
四位昔日的官場老手,如今卻成了隱藏極深的奸臣。他們圍坐在一張雕花大桌旁,低聲交談,仿佛在密謀一場風暴。
“聽說了嗎?皇上竟要接管蒙古四大地區(qū),哼,真是異想天開?!编嵨睦湫Γ壑虚W過一絲不屑。
“可不是嘛,那地方游牧不定,哪來的治理經驗?”吳義附和道,嘴角勾起一抹譏諷。
“朱由校那小子,總以為自己聰明,卻不知官場水深似海?!睏钚聯u頭嘆息,眼中滿是不屑。
“我們只需靜觀其變,待他失敗之時,便是我們翻身之日?!崩拙闯烈髌蹋旖枪雌鹨荒幚涞男?。
與此同時,大明邊疆,朱由校正站在城墻之上,望著遼闊的疆域,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深知蒙古四大地區(qū)的復雜,卻更清楚自己的使命。
“盧象升、史可法、秦良玉聽令!”朱由校的聲音洪亮。
“臣在!”三人齊聲應道,神色堅定。
“朕命你們分別駐軍漠北、漠西、中亞、東歐蒙古,以我朝現代化軍隊之姿,展現出紅軍愛民的精神,務必讓蒙古人民看到大明的力量!”朱由校的聲音鏗鏘有力。
三人領命而去,大軍迅速集結,配有坦克、大炮、機槍……裝備精良,士氣高昂。他們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武器,更帶來了文明的火種。
蒙古各部落的首領!紛紛遵守諾言,交出兵權和軍隊,給三大明朝名將指揮。
在漠北的草原上,盧象升帶領大軍深入腹地,與當地牧民并肩作戰(zhàn),抵御外敵。
朱由校對三大名將下達旨意:治理蒙古,最重要的策略是贏得民心,才能穩(wěn)固大明王朝的根基。
三大名將,指揮行軍打仗時,堅守朱由校推行的紅軍精神,不白拿群眾一針一線,和老百姓親遠成一家人——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人敵!
他們遵照皇帝朱由校的圣旨,推行了一系列利民政策,讓牧民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
“瞧瞧這漢人皇帝派來的將軍,他們帶領的軍隊。比咱們自己人還關心咱們!”一位年邁的牧民感慨道。
“是啊,聽說天啟皇帝還派了大學生來幫我們發(fā)展農業(yè),咱們的日子有盼頭了!”另一位牧民興奮地接話。
在史可法和秦良玉所駐之地,同樣迎來了牧民們的熱烈歡迎。
他們按照朱由校的旨意,不僅帶來了先進的農業(yè)科技,還傳授了農耕知識,使得原本貧瘠的土地開始豐收,當地農牧業(yè)產量都增長三倍。百姓們安居樂業(yè),對大明朝的天啟皇帝充滿了感激之情。
而且,大明朝在蒙古駐軍,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極大歡迎與擁護,他們紛紛贊嘆道:“大明朝的軍隊那可是文明之師、威武之師,用科技強軍啊,可比之前的咱們蒙古軍隊更強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