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璉了然。實際上,他從賈政的口中,是打聽過這件事的。
賈政只當這是一件影響頗大的貪污案,后面的走向難料,但是賈璉卻從蛛絲馬跡之中,看出了里面,妥妥的黨派之爭。
至于是何等黨派之爭,如今的朝中,就那么幾個利益沖突。
最高層次的太上皇與寧康帝的皇權之爭,文武之爭,勛貴與朝臣,清流與濁流,太子和三皇子……
只需要根據(jù)事態(tài)動向,簡單排除,便能大致猜中了。
不過賈璉無意參與這些斗爭,他的定位很明確,做個寧康帝信重的武將,掌兵,建功封爵,走向人生巔峰。
所以,一般情況下,他只需要考慮寧康帝的想法。
從寧康帝讓戴權來傳他,便能大概猜到,林如海的預料沒錯,寧康帝果然和林海如一般,是想要徹查此案的。
有了這個底,賈璉自然胸有成竹的走進了大明宮。
……
“聽說,林如海的后事,是你在操持?”
“稟陛下,我姑父膝下無子,又從下待微臣甚是親厚,因此自當由微臣來給他送終?!?/p>
簡單問了賈璉一句,站在龍案之后練字的寧康帝,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許久未曾開口。
賈璉也沒有追問,靜靜的站在大殿內等候。
“膝下無子……”
過了許久,方聽見寧康帝深深一聲長嘆。
林如海作為他的潛邸之臣,雖然不一定是最親近的,但一定屬于最有才干,也是對他最忠心的一批人。
但他也是直到林如海病重難治之后,才知道,林如海竟然連一個給他養(yǎng)老送終的兒子都沒有。
想到林如海臨終前給他上的奏疏,其中殷切忠君為國之心,令他心中很是感懷?;蛟S也只有林如海這樣的飽讀詩書,深受教化的忠義之臣,才有這般風骨吧。
林如海竟是在臨死之前,還在想著如何為他盡忠。只因為聽說江南鹽政出了大事,他便迫不及待的,向其舉薦南下督查之人,并保證,他也會從旁協(xié)助……
即便是死了,也要將身邊通曉鹽政的人交付給賈璉,讓賈璉來代替他完成這件事。所以只要他愿意派遣賈璉為欽差,便有很大的把握,將此案查清。
將案上“忠君報國”的四個大字扯到一邊,重新落筆,并繼續(xù)頭也不抬的與賈璉道:“聽說,林如海有一個女兒……”
賈璉聽寧康帝問起黛玉,心里一突。
倒不是怕寧康帝會瞧中黛玉,而是因為,一般情況下,寧康帝是不會關心一個死去臣子的遺孤的。但是不管什么原因,寧康帝既然都打聽到了黛玉,那他就不敢保證,寧康帝是否知道他準備以大禮娶黛玉為側室這件事。
若說別的臣子還罷,娶個官家小姐做二房雖然少,卻也不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