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廚么,出門總要帶著自己的家伙事的,很多都是又沉又帶金屬的,因此沒選擇高鐵,而是自己徒弟開車。
一大早出發(fā),趕在十點鐘差不多能到,剛好中午適應(yīng)一下做幾個小菜讓老板們品鑒品鑒,晚上就可以正式上任了。
如今前往云橋村的道路上,剛
30歲的徒弟唏噓著:
“這趟來可真不容易啊。”
錢是小事,像他們這種手藝人,跟老板的事業(yè)都是有分紅的,并不太在意這出差額外多出的一個月工資。
但是,這能是外人嗎?
這可是錢師傅精心挑選的供菜圣地!
老板天天在后廚溜達(dá)一會兒,嫌這個菜不夠多,又埋怨宋老板那個不肯賣給他,嘀嘀咕咕,幽幽怨怨,簡直像是個被搶了嫁妝的下堂妻。
這不,廚師們早就對這樣的地方心向往之了。
只是人家低調(diào),他們一群拿工資的,也沒法貿(mào)然過來打擾。
如今有光明正大的機(jī)會——
那叫一個過關(guān)斬將絞盡腦汁??!
柴師傅在后座上眉飛色舞,得意洋洋::“那可不!要不是你師傅我有本事,臉皮厚,咱哪有這樣的機(jī)會?”
“去了大膽點,菜式千萬別做重復(fù)了,爭取每一樣食材咱都用過來。”
他們長樂居的蔬菜供應(yīng)雖然很足,但并不是每位大廚每天都能用上合心意的菜的。
比如說想做一道蒜蓉生菜,生菜足夠好了,蒜蓉卻因為量不夠卻只能配普通的……
就問揪心不揪心!
太揪心啦!
前陣子倒是贈送了好些筐紅薯葉,他們拿來做蒸紅薯葉,做紅薯葉窩窩頭……客人吃的那叫一個美呀!
正琢磨著這玩意兒的產(chǎn)量高,應(yīng)該不愁賣的時候,那紅薯葉又戛然而止了。
一打聽,說是采的紅薯桿兒做腌菜擱網(wǎng)上賣去了,現(xiàn)如今量已經(jīng)夠了。
第二茬還沒長出來。
至于剩下的……剩下的挑挑揀揀,因為不好看,或者老,或者有洞,喂豬喂雞了唄。
哎喲!
當(dāng)天后廚一片唉聲嘆氣,只恨不得杵到常老板跟前去!晃晃他的那張死嘴:
咱精挑細(xì)選收拾收拾!破了的做窩窩頭,老了的再揉一揉,可以做腌菜呀!
怎么能喂豬喂雞呢?
搞得常老板也一肚子窩火:
他不弄過來,是他不想弄嗎?
就又問大伙兒:“那送過來的豬牛羊肉,還有雞鴨,要不是喂這些東西,滋味能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