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里頭能選擇的菜太多了,但今天一是為了試手藝,二來也是為了參考主人家的口味。
柴師傅并沒有多賣弄什么復雜的菜式,反而選了平平無奇的四菜一湯。
西紅柿炒雞蛋,苦瓜炒肉,豇豆肉末,青椒回鍋肉。
看到本地人愛吃荊芥,又臨時決定了一個荊芥豆腐湯。
其中蔬菜是在宋檀的菜園子里摘的,豆腐是特意去張紅嬸兒的豆腐店買的。
至于肉,陸川承諾可以去老宋家里拿。
要不是這會兒做大菜來不及,柴師傅真恨不得讓他直接牽一頭豬回去。
小周跟著柴師傅多年,一看這菜式就知道他的想法——
家常是家常,考驗手藝也是真考驗。
像他們這樣的大廚,做菜已經(jīng)不可能不好吃了,只看合不合主人家的心意。
比如:西紅柿炒蛋是多放糖還是不放糖?荊芥豆腐湯是要勾芡還是不勾?豇豆肉末喜歡加調(diào)味粉或者醬豆子,還是直接炒?青椒回鍋肉的辣椒是要什么火候……
陸老板說,他的朋友們口味都偏北方一些,小孩兒吃甜口的菜并不多,老人喜歡清淡一些……
但每個人對自己的口感定義是不一樣的。
有些地方的清淡,指的是不愛放調(diào)味料、調(diào)味粉,但辣椒、蔥、姜、蒜等是一點兒不落。
有些人的清淡,卻是只放油、鹽,甚至量都很少。
有些人說自己不吃甜口,但可樂雞翅、糖醋里脊吃的欲罷不能……
眾口難調(diào),身為一位合格的大廚,他卻要盡可能將這些菜的口感調(diào)到大家都喜歡,而且爭取每次做飯,都有大伙兒特別喜歡的。
雖然只是在鄉(xiāng)村簡單做半個月大廚,但柴師傅卻是盡職盡責,力求將自己的印象分拉滿。
——下次有機會還來!
當然了,徒弟小周在絮絮叨叨洗菜時,還問他:
“師傅,你考慮那么多,可是這食材那么好,就是開水燙一燙,大家也能吃出鮮甜來吧?這還怎么挑剔口味呀?”
柴師傅熱鍋的動作一頓。
片刻后他“哼”了一聲:
“你懂什么?龍肝鳳髓也有人挑剔的,咱們這是基本功!”
像他們長樂居早年開飯店時,若是哪桌客人有菜剩下許多,老板還要去詢問意見,然后帶后廚們都嘗一嘗呢!
基本功就基本功!
小周是個聽話的學生,并不反駁,這會兒只擰開罐子,從里頭拈了一顆醬豆出來,塞嘴里略微咀嚼,再品一品味道……
跟送去店里的一樣!
“聽說這黃豆還不是最好的呢,師傅你說,等宋老板今年自家打黃豆曬醬豆,我能不能也自己買一罐兒???”
別的不說,下了班回去拌個面,或熬個醬什么的給孩子配飯吃,他得是多好一位爸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