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老板的品鑒會最終淪落為微商大會,草草收場。
而入了夜,老宋家卻是一派寧靜祥和。
5月末已經(jīng)有蚊子出沒了,好在今年家里別的沒有,就是艾草多,烏蘭不等端午就已經(jīng)割下好幾把來四處懸掛——
她一直覺得,去年家里這個時候沒蚊子,就是艾草的功勞。
宋檀深藏功與名,看她開心也就罷了。
此刻酒足飯飽,宋三成很有精神:“去廣場上玩兒吧?!?/p>
玩什么呢?
宋三成振振有詞:“這可是咱家給村里捐的,還不興多去逛逛啊!”
人到中年揚(yáng)眉吐氣,他的一番男兒心思就不必說出來了。
但其實(shí)也沒啥逛的。
干了一天活了,舞蹈隊還沒組成,大家也就是在一排健身器材上晃悠著,互相聊著八卦。
小賣部的老板娘今年只一個五月就沒少掙,如今人也大方許多,不知從哪里抱了個20斤的大西瓜過來“咔嚓”切下,廣場上人人都沾了光。
大伙兒再聊聊彼此的菜,再說些個小程序里的訂單,張紅嬸兒都難得跟丈夫一塊兒來溜達(dá)了。
村里人見了就笑:“你這生意這么好,不抓緊回去磨豆腐,怎么還在外頭閑逛?”
張紅嬸同樣眉飛色舞:別看當(dāng)時活兒趕得急,投資不小,但這五月沒過完,回家一盤賬,成本就已經(jīng)回來了。
她于是揚(yáng)著聲音道:“家里又加了一個電動石磨,還有一個壓豆腐的機(jī)器,效率高不少,我倆也能輪換著好好休息?!?/p>
不然錢拼了命的掙,什么時候是個頭?。?/p>
倒是沒想到石磨這么受歡迎。
但凡是來的客戶,都要把電動設(shè)備給卸了,在一邊兒擺拍一陣子。
拍的久了,為了不影響這邊兒生產(chǎn),那臺石磨就單獨(dú)挪到院子角落,磨出來那仨瓜倆棗也不摻和進(jìn)豆腐里了,就給大伙兒拍照,反而更出片了。
張紅嬸的男人是好脾氣,甭管人家買不買,買1斤還是5斤,只要來了,只要想去磨盤邊兒上擺一擺,他都樂呵呵的幫人家弄。
如此一來,大伙兒在網(wǎng)上發(fā)布時著重感慨老板的老實(shí)脾氣,就引得越發(fā)多的人湊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