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們各有各的喜悲。
常老板一無所知,仍在臺上斟酌發(fā)言,背著自己反復(fù)確認(rèn)過的稿子。
但到底白酒才是重點,他只好三言兩語試圖渲染得酒不易??杉偃绮蛔鎏摷傩麄鞯脑?,這個該怎么說呢?
說人家農(nóng)戶收了高粱之后,既沒有九蒸九曬,也沒有反復(fù)精挑細(xì)選,就那樣蒸那樣釀,最后得出原漿酒300多斤。
他從人家的紅薯窖里拉回來一兌,就成了今晚的重頭戲。
這這這,說不出口??!
常老板十分狼狽,最后稿子憋不出來,草草說了兩句又下來了。
悲傷的是,并無人關(guān)注他。
特意請來的禮儀小姐身著旗袍站在兩側(cè),手中托盤上小小酒壺精巧細(xì)長,如天鵝一般。
倒是有老饕眉頭一皺,而后嘀咕起來:“這酒瓶能裝二兩酒嗎?”
看酒真準(zhǔn)!
這一壺正正好二兩,也就是透明一次性塑料杯一杯的量。而大家桌上的小酒盅更是可憐,看著美觀又大氣,實際指頭一杵就能塞滿。
這是常老板精心挑選,實際容量跟“二錢杯”比起來,還要差那么一絲。用這個倒酒,這一壺酒能繞桌一圈還有點剩余。
可謂將心眼兒發(fā)揮到極致了。
但他精明,顧客也不傻,有那常喝酒的,打眼一看就知道不對:
“常老板,你怎么生意越大人越摳?品鑒品鑒,這么一小口,抿一抿就沒了,品什么鑒什么呀?”
常老板只好陪著笑臉過來:“您先嘗嘗,嘗嘗就知道為什么我大方不起來了。”
客人也早已意動,這酒香彌漫,他們聞一下就知道好賴。不僅有濃濃糧食酒的香氣,味道還格外醇厚,雖然酒瓶上面寫了度數(shù),是挺常規(guī)的。
可怎么只聞一聞就覺得熏熏然呢?
就這么一喝——
嘶!
這酒!
這酒不一般呀!
整個會場品酒的人就都不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