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則無還,還則道成。成則為尊,尊守蒼穹?!?/p>
補注:合道境是劍尊之基,需在劍冢中“與萬劍對話,與大道共鳴”。劍冢位于蜀山最深處,地面是歷代劍尊坐化的玉床,地下埋藏著七十二柄“鎮(zhèn)派神劍”,每柄劍都代表一條蜀山劍道分支。
初入劍冢:需赤足踩在玉床上,任由萬千劍器的道韻沖刷己身。此時會感到“萬劍穿心”——不是肉體之痛,而是神魂被無數(shù)劍意撕扯。有的劍主張“殺道”,劍意酷烈如焚;有的劍主張“生道”,劍意柔和如沐;有的劍主張“霸道”,劍意磅礴如山。修士需在這些沖突的劍意中找到“自己的道”,不被任何一種同化。
心劍合一:找到“己道”后,靈犀之火會與劍冢地脈相連,引地下神劍共鳴。此時修士會感到“身是劍,劍是身”——抬手時,指尖有劍氣;邁步時,腳印有劍痕。無需持劍,周身三尺之內(nèi),便是劍域。第十三代劍尊“無塵”初合道時,在劍冢中打了個噴嚏,噴出的氣流竟斬斷了三丈外的石柱,切口光滑如鏡。
萬象為鋒:劍域擴展至周身百丈,萬物皆可化為劍。摘一片葉,葉尖生芒;掬一捧水,水珠成劍;呼一口氣,氣化為鋒。曾有劍尊在合道境時,于蜀山腳下見孩童放風(fēng)箏,風(fēng)箏線被風(fēng)吹斷,他心念一動,斷線化為萬千劍絲,將空中掠過的妖鷹斬成碎羽,而孩童竟毫無察覺。
道成虛空:劍域隱于無形,外人看不出絲毫劍意,卻能在舉手投足間“順道而行”。遇強則強,因道助其力;遇弱則柔,因道忌其暴。與合道境修士交手,會感到“無處可避,無可抵擋”——攻向他左路,他左路便是大道;攻向他右路,他右路便是天規(guī)。唯有同樣合道者,方能在“道”的層面分勝負。
此境修成者,便是“活著的劍道”。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對《靈犀劍心訣》的最好詮釋——劍心不是修出來的,是悟出來的;劍道不是練出來的,是活出來的。
劍式篇·配套劍法(靈犀七式)
第一式
犀光初現(xiàn)
“一點靈犀破夜明,鋒隨意動不留形。
莫愁前路多迷霧,劍指虛空自顯清。”
實戰(zhàn)注:此式看似簡單,實則是“讀破綻”的具象化。劍修需將靈犀之火聚于劍尖,形成“犀光”,此光非肉眼可見,卻能“照亮”對手劍招的“間隙”。
與快劍手對戰(zhàn):快劍手劍招如暴雨,破綻藏在兩劍銜接的剎那。犀光會在此時亮起,劍隨光動,點在對手手腕“陽溪穴”——此穴是快劍變招的發(fā)力點,被點中則招式必滯。曾有弟子以此式,對上“流星閣”長老,對方一秒出七劍,卻被他一劍點中手腕,七劍皆空。
與重劍手對戰(zhàn):重劍手劍招沉猛,破綻在舊力已盡、新力未生時。犀光會在對方劍勢將老未老時亮起,劍從其腋下穿過,避其鋒芒,直刺心口。需注意,重劍帶起的勁風(fēng)會干擾犀光,需以心湖定力穩(wěn)住光團。
與詭劍手對戰(zhàn):詭劍手劍招多變,破綻在“意圖暴露”的瞬間——眼神偏移、腳步微錯、真氣流轉(zhuǎn)異常。犀光能透過偽裝,照見其真實意圖,劍隨意圖動,往往能后發(fā)先至。曾有詭劍手以“影分身”術(shù)攻來,真身藏于七道影子中,弟子憑犀光照見真身“喉結(jié)微動(欲發(fā)暗器)”,一劍破分身,直取真身。
第二式
劍語驚塵
“古劍低吟訴舊聞,鋒鳴可碎九霄云。
一聲清越驚塵夢,便有靈光護己身?!?/p>
實戰(zhàn)注:此式的關(guān)鍵在“劍鳴共鳴”,需修士與劍深度共情,讓劍鳴帶上“故事性”。
對魔道修士:魔道修士多以怨、煞、血煉功,劍鳴需帶上“凈化之意”??蓪δУ佬奘浚耗У佬奘慷嘁栽?、煞、血煉功,劍鳴需帶上“凈化之意”??梢齽χ羞^往斬妖除魔的記憶,讓劍鳴如梵鐘清響,震散其周身邪氣。曾有魔道“血影老怪”以千具生魂煉出“血霧身”,刀槍不入,某位蜀山長老以“劍語驚塵”應(yīng)對,其佩劍“洗塵”曾斬過萬只血妖,劍鳴中帶著生魂解脫的輕嘆,血霧遇之如冰雪消融,老怪真身暴露,被一劍穿心。
對心志不堅者:此類對手或為脅迫而來,或為名利所誘,劍鳴需帶上“醒世之音”。可借劍中記載的“悔悟者”故事,讓劍鳴如故人低語,勾起其心中善念。某次正邪大戰(zhàn),魔教驅(qū)使三千被控制的修士沖鋒,蜀山弟子以“劍語驚塵”相迎,劍鳴中混著過往被解救修士的泣訴,竟有半數(shù)被控制者心神動搖,自行潰散。
對靈體鬼魅:鬼魅無形,懼陽剛之氣,更怕“執(zhí)念”所化之音。劍鳴需凝聚修士自身道心,混雜劍中封存的“守正”意念,形成無形音刃。曾有千年縊鬼盤踞荒村,吸食生人精氣,其影能穿墻過壁,弟子以“劍語驚塵”催動古劍“鎮(zhèn)魂”,劍鳴如鎖鏈拖地,帶著歷代修士鎮(zhèn)壓鬼魅的決絕,縊鬼虛影被音刃斬得節(jié)節(jié)破碎,最終化為青煙。
第三式
萬象歸鋒
“天地萬象皆為鋒,隨心所指即劍蹤。
山石草木皆聽命,風(fēng)云雷電入鞘中。”
實戰(zhàn)注:此式需“散靈犀,通萬物”,將自身靈犀之火播撒出去,與周遭一切建立臨時聯(lián)系,視萬物為劍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