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沒想到蘇寧如此大方和信任,一種被深刻理解與全力支持的感動涌上心頭。
她不再多言,只是再次緊緊握住了蘇寧的手,一切盡在不言中。
當晚,她用自己的方式,好好“報答”了蘇寧的這份深情厚誼。
……
正式接受委托后,肖亞文立刻展現(xiàn)出極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她并沒有局限于案頭材料,而是親自驅車前往王廟村,實地考察生產線,用相機和攝像機詳細記錄了村民們手工制作音箱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道工序,重點突出了其家庭作坊式、自負盈虧、非雇傭勞動的性質,這些一手影像資料,成為了日后法庭上反駁樂圣公司“低價傾銷”指控的關鍵證據(jù)。
在王廟村,她也與坐鎮(zhèn)指揮的丁元英進行了交流。
丁元英看似隨意地詢問了她對案件關鍵點的看法、對樂圣公司策略的分析以及可能的反制手段。
肖亞文邏輯清晰、見解獨到的回答,讓丁元英暗自點頭。
他確認,這個女子不僅具備法律專業(yè)能力,更有敏銳的商業(yè)洞察力和沉穩(wěn)的心理素質,完全有能力在戰(zhàn)后接管格律詩公司的運營管理。
……
與此同時,始終關注著事態(tài)發(fā)展的芮小丹,目睹了格律詩公司從無到有、從激情創(chuàng)業(yè)到遭遇巨變、再到斷臂求生、聘請律師積極應戰(zhàn)的整個過程。
這跌宕起伏的一切,以及其中折射出的人性、文化、商業(yè)規(guī)則之間的激烈碰撞,深深觸動了她。
她開始超越具體事件的層面,深入思考:丁元英創(chuàng)造的所謂“神話”,本質是什么?
王廟村的村民,乃至我們每個人,所謂的“得救”,究竟靠什么?
背后那只無形的“文化屬性”的手,到底是如何決定個人和群體命運的?
她有太多的疑問,急于想弄明白。
在一個月色皎潔的夜晚,她與丁元英對坐飲酒,將心中的困惑一一傾吐。
丁元英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她進行更深的思辨。
果然芮小丹借著酒意和深入的交談,回顧自己幾年的警察生涯與當下的迷茫,芮小丹終于下定了決心。
她鄭重地對丁元英說:“元英,我決定采納你前段時間的建議。我準備辭職?!?/p>
她的眼神不再困惑,而是充滿了對未來的清晰規(guī)劃:“辭職后,我想先去系統(tǒng)地學習法律和經濟,然后……也許可以嘗試做一名律師,或者像亞文那樣,去真正參與和創(chuàng)造一些事情。我需要換一個角度,更深入地理解這個社會運行的邏輯?!?/p>
她的這個決定,標志著她也即將踏上一條全新的生命軌跡。
而格律詩公司與樂圣公司的訴訟大戰(zhàn),也因肖亞文的加入和芮小丹的覺悟,進入了新的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