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兩個賺錢大計劃
兩人各懷心思,彼此算計。
對于哈利爾·森圖里昂而言,給予林浩然副董事長的頭銜不過是權(quán)宜之計,他心中盤算著如何逐步削弱其實權(quán),最終將其塑造成一個有名無實的傀儡。想從我這里學到經(jīng)商的真諦?只怕到頭來只是空歡喜一場。
而對林浩然而言,打入靑洲英坭高層內(nèi)部才是關(guān)鍵的
接下來的兩個賺錢大計劃
因此,如何進一步積累財富,成為了他當前最為緊迫的課題。
林浩然的心中已悄然勾勒出幾幅藍圖,每一條路徑都指向了財富的快速增長。
其中,一個看似直接且誘人的賺錢途徑,便是利用黃金價格的潛在暴漲來獲利,但林浩然非常清楚,時機尚未成熟。
根據(jù)他前世的記憶與資料,1978年至1979年間,一系列國際事件如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伊朗人質(zhì)危機等,導(dǎo)致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加之全球經(jīng)濟蕭條與西方國家普遍面臨的大通脹,尤其是美國的惡性通脹,共同推動了黃金價格進入新一輪的飆升期。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從1979年5月至1980年1月這短短的七八個月里,黃金價格猶如脫韁野馬,從每盎司250美元飆升至驚人的850美元,漲幅高達340。
相比之下,傳統(tǒng)商業(yè)領(lǐng)域的盈利往往難以企及如此驚人的速度,許多大型企業(yè)能維持不虧已屬不易,更別提實現(xiàn)數(shù)倍于投資的回報了。
面對這樣的黃金機遇,林浩然自然不愿錯過,但他也保持著冷靜與耐心。
當前時間是1978年10月,距離黃金價格真正井噴的1979年5月還有數(shù)月之遙。
他知道,雖然黃金價格這幾年已呈現(xiàn)上漲趨勢,但目前的漲幅相對溫和,從1978年10月到1979年5月之間,黃金價格不過是從每盎司210美元左右緩慢爬升至250美元附近而已,這樣的漲幅若需他提前7個月布局,顯然是非常不值得,利潤與時間代價不成正比。
因此,林浩然決定按兵不動,不急于此時入場。
林浩然的核心目標,在于實現(xiàn)手中資金的最大化增值,因為在商海中,時機與策略同樣重要。
比如,他敏銳地把握住了在李加誠對青洲英坭采取行動之前的空檔,提前布局并即將控制了這家公司,讓李加誠成功放棄靑洲英坭。
這一決策展現(xiàn)了他的前瞻性與決斷力,因為如果他未能提前行動,而是直接將資金投身于黃金市場,雖未來同樣能獲取不菲收益,卻直接錯失掌握青洲英坭這一寶貴資產(chǎn)的機會。
如今的林浩然,實力還不夠,頂級的英資企業(yè)他無能為力,拿下靑洲英坭這家公司還是很不錯的。
在林浩然看來,每一次國際危機背后,都隱藏著巨大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