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棠搖頭晃腦,一副事不關(guān)己的模樣,“兩耳不聞窗外事?!彼灰娏艘粦敉馊?。
祝明月輕描淡寫地說道:“你們被集體彈劾了?!?/p>
段曉棠翻身嘆氣,“還以為我們是人人都愛的香餑餑呢!沒想到這么快就失寵了。”
這才一天呢!
昨日全城歡迎,帶領(lǐng)滿朝文武升職加薪,今天就遭彈劾非議,真是翻臉比翻書還快。
林婉婉輕哼,“萬一人家不好餑餑那一口呢!”
段曉棠說得意味深長,“總歸沒讓他們餓著?!?/p>
北征的紅利,人人都有份,只是多與少、直接與間接的區(qū)別罷了。
望向祝明月,“仔細說說?!?/p>
祝明月語氣依舊平淡,“相對而言,并州大營遭受的彈劾更多。”
一來南衙四衛(wèi)在統(tǒng)帥和各級將官的嚴格要求下,手腳遠比地方大營干凈。再者各種征兵征糧得罪人的事都由本地兵馬出面,可不就讓人記著了嗎!
“南衙方面被彈劾最多的人是馮四和范二。草菅人命、辱沒士族、褻瀆佛門、擅乘王駕……罪名五花八門?!?/p>
聽到這兒,段曉棠反而放心了,“只要不削他們的官,其他的都無所謂?!?/p>
這兩個人,誰會在乎名聲?誰又是靠名聲升官發(fā)財?shù)模?/p>
后半句說法有些不恰當,名聲在外,有好有壞。有時候壞名聲運用得當,也能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見段曉棠如此滿不在乎的態(tài)度,林婉婉幽幽道:“曉棠,難怪你在外的聲名一言難盡。”
這兩個人居然都和她關(guān)系不錯,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嘛。
段曉棠不服,義正詞嚴,“我怎么了,根正苗紅五好青年,行得正坐得端?!?/p>
眾人一致看向段曉棠如今的姿態(tài),走路姿勢暫且不論,但至少坐沒坐相,完全攤成了一團。
段曉棠被看得有幾分不自在,轉(zhuǎn)移話題,“沒我的事吧?”
祝明月:“畢竟你一直都在軍中,沒怎么在地方上冒頭,哪怕有幾個群體性彈劾也沒你的份,頂多沾了點治軍不嚴的邊?!?/p>
作風低調(diào)也有好處,第一輪出自地方官和朝臣,第二輪才是軍中攻訐。
段曉棠不甚明了,“治軍不嚴?”她治軍之嚴明,在大吳認第二沒人敢爭第一。
祝明月聳肩,不輕不重地吐出四個字,“金甲,靡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