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李含光自問不能渡過那般大河,而天野叟卻能乘浮木而游長河,可見修為之精妙,暫列玄門榜第四。
&esp;&esp;玄門榜第五:呂翁。
&esp;&esp;呂翁其人真名為何,尚未能探知。然其留下一卷《九真玉書》、一道《純陽金丹決》于終南山之陽,后有名‘盧生’者,尋訪終南山,在鐘南山上人家借宿之時,于夢中得授此二卷真經(jīng)。盧生夢醒以后,主人家準(zhǔn)備的黃粱飯恰好蒸熟,因此‘黃粱一夢’,盧生創(chuàng)下道門‘天仙派’,門中弟子菁英眾多,躋身天下道門前五之列。
&esp;&esp;玄門榜第六:神秀。
&esp;&esp;神秀和尚,北禪宗創(chuàng)始僧,弘忍弟子。
&esp;&esp;神龍二年之時,神秀入滅。
&esp;&esp;然至‘先天’年間,神秀和尚遺下佛骨舍利化光塵傾散,彼時嵩山震動,山中梵唱四十九日不絕,其后有北禪宗嵩山寺方丈‘法智’者,深入山中尋查佛唱根源,乃于嵩山龍脈之中,見神秀盤坐于龍首,為法智講述諸般妙法,助法智一息踏入第十二地‘修所成地’。
&esp;&esp;玄門榜第七:李淳風(fēng)。
&esp;&esp;玄門榜第八:漢道士鐘某。
&esp;&esp;玄門榜第九:張果。
&esp;&esp;……
&esp;&esp;臨近正午之時,雍州地界里,名作‘大原’的城池中。
&esp;&esp;城門內(nèi)外的告示欄上,張貼地那一張張早已畫跡斑駁的緝捕告示被官兵撕扯了下來,繼而有一道道闊大的朱字榜單被張貼在了告示欄上。
&esp;&esp;官府時常張貼告示于此,來往行人們早已見怪不怪,根本懶得留心那告示上的內(nèi)容哪怕一眼。
&esp;&esp;然而此次情況又與以往不同。
&esp;&esp;只見這次官兵們張貼好了幾張朱字榜單以后,便各自提著一面響鑼敲打了起來,鑼聲聒噪,終于惹得來往人們朝告示那邊投去了幾眼目光。
&esp;&esp;這時候,一青衣小吏背著雙手,在官兵扈從之下,捋著頜下的山羊胡,昂首挺胸地道:“諸位!
&esp;&esp;而今圣人治天下詭的具體方略,朝中貴人們已經(jīng)商議出來了!
&esp;&esp;圣人立‘玄門’,包羅天下僧道諸派、萬種法脈,而其中‘玄門都領(lǐng)袖’,將扛鼎‘玄門都領(lǐng)袖’之重任,總攝天下諸般能人異士,平四海之詭禍,壓制天下群詭,還人間以清平世界,奠定盛世之根基……”
&esp;&esp;來往行人們聽得那青衣小吏所言,原本被‘圣人治天下詭’這幾個字吸引去了注意力,漸漸聚集到了青衣小吏身周,然而那青衣小吏此時卻偏偏不提究竟誰來承當(dāng)‘玄門都領(lǐng)袖’大位,反而在彼地高談闊論,說一些沒用的言辭,于是人們頓覺掃興,在一片噓聲中又要各自散去。
&esp;&esp;青衣小吏見狀大急,再不敢賣弄文采,連忙截斷那些還未吐出口的錦繡之言,轉(zhuǎn)而直接道:“圣人以‘玄門’治天下詭,究竟誰來擔(dān)負玄門都領(lǐng)袖,誰能領(lǐng)袖群倫?
&esp;&esp;答案便在這張‘玄門榜’上!
&esp;&esp;圣人立‘玄門榜’,張貼于諸大城池、重鎮(zhèn)人流聚集,人煙稠密之地,令這道榜單上的豪杰們代表各自背后法脈,相互斗法,決出高低,排列名次——如此于三月之后,能居于玄門榜第一者,便是當(dāng)之無愧的玄門都領(lǐng)袖!
&esp;&esp;諸位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