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如今雖然真靈復(fù)生,自身道基尚存,但修行境界終究不復(fù)從前鼎盛之時?!碧K午掃視帳中眾類,緩緩開口道,“待到我與黃巾流民分享饗食之時,諸位亦可前去領(lǐng)上一份。
一份饗食,雖不足以令諸位修行盡復(fù),但亦能令諸位多一分自保的能力。
今下正值末世,蒼天自生私念,不能奉持至公之道,因而自身災(zāi)劫頻生,為求己身于災(zāi)晦之中脫困,便將這災(zāi)劫轉(zhuǎn)移至眾生身上,至于如今,眾生終于覺醒,有改換新天之意。
此末世之中,機(jī)遇雖多,危險亦同樣與機(jī)遇并存。
諸位有意愿在此中獨行,建立功業(yè)者,可在受享饗食之后離去,愿意與我興起義旗,討伐蒼天,改換新天者,亦可歸于太平道中,成為太平道弟子。
不過,遑論是離開還是留下,都請諸位記住——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一旦作惡,必被削去真名,真靈不能寄托新天宙氣之內(nèi),就此飄飄忽忽,或生或死,總歸去向不定?!?/p>
蘇午一番話下,當(dāng)即有數(shù)人出聲表示自覺今下底力足夠,不需與黃巾流民分享饗食,當(dāng)下就要離去,在這末世之中尋求自身的機(jī)遇。蘇午見狀,亦不挽留,就此放眾人離去。
這些連一口饗食都不愿受用的一時豪杰,或許真如嘴上說的一般,自覺底力足夠,因而不愿與凡俗爭食,但此中更多者,實是擔(dān)憂吃了蘇午的饗宴,便又要多受束縛了。
營帳之內(nèi),有約莫一成真靈復(fù)現(xiàn)之人,連饗宴都不曾受用,就此匆匆離去。
此后又有兩成人明確向蘇午表示,欲在受用饗宴以后,前往外界尋找機(jī)遇,建功立業(yè)。
最終足足有七成人選擇留下來,加入太平道中。
曾為蘇午故舊的人們,盡皆留了下來。
雖然陶祖有游山玩水之心,但在這關(guān)鍵時候,總歸沒有犯渾,言稱游山玩水是必要事,不過加入太平道中,也實無不可。
諸類真靈出離營帳,受蘇午之命,前去安撫通天河岸邊的流民。
營帳之內(nèi),只剩下蘇午、燧皇、張角、陶祖、柳飛煙、丹加、李珠兒、褚燕等人,他們被蘇午特意留下來,商量要事。
此時,燧皇看著蘇午,首先出聲道:“你之天柱超脫相,如今再得磨礪,已經(jīng)愈發(fā)堅牢,將諸多彼岸崩塌之類、及至崩毀洲陸、破碎之天盡數(shù)聚集于天柱兩端,依靠天柱,自成了一方天地?!?/p>
蘇午搖了搖頭:“此中亦有燧祖尸骸的功勞。
如無燧祖尸骸支撐,洲陸無從聚集,眾生更無可能在先前找到落腳之處,早已淪陷于元河大海之內(nèi)。”
燧祖表情木然:“但今時所成就之天地,想必也并非你最終希望成就的‘新天’。
這重天地,終究搖搖欲墜,外部遍布裂痕。
大天、仙、三清及諸彼岸的力量無時無刻不在滲透入這重天地之中,這重天地,早晚都會隨著大天、仙、三清及諸彼岸插手愈多,而裂縫愈深,最終徹底崩毀,屆時,眾生躲無可躲,我們亦避無可避。
你對此般局面,究竟是何籌謀?”
燧祖與蘇午的心意交互,不該叫旁人聽到的內(nèi)容,旁人便一個字也不會聽到——今下營帳之內(nèi),除卻褚燕一個剛剛拜入太平道,于新天授記的人之外,余者皆可以稱是蘇午最為親密、可以信重的故舊。
此間實無甚么真正的‘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