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下無須誰來承認,自是我灶王神教弟子,是真真的灶王神教同門!”衣白云踩著一個奴仆的背脊,走下高高的車駕,他看著那讓他心悸的洪爐烈火緩緩收歸蘇午體內(nèi),老臉上擠出了和善而謙卑的笑容,“閣下此番前來,看來是為了認祖歸宗,回歸本教?
未知閣下教脈,是天下灶神教脈的哪一支?”
衣白云態(tài)度轉(zhuǎn)變極快,仿佛方才那射向蘇午的一支‘燧石箭’,都不是出自他手一般。
諸灶神教眾雖驚詫于教主態(tài)度轉(zhuǎn)變?nèi)绱酥?,但到底也不喜歡看那樣你死我活的爭斗,他們還是希冀雙方在一團和氣之中將事情圓滿解決,是以也都面有喜色,多數(shù)灶神教脈老人,都以一種看向家門出色后輩的眼神望向蘇午。
而蘇午迎著衣白云甚為和善的詢問,看著對方朝自己步步走來,他神色不變,出聲道:“家門源出今時灶神教中某個旁支教脈的分支而已,系‘陰喜脈’弟子,自師祖夢中觀火,聞聽有人誦‘陰喜’之稱,而后自立陰喜灶。其時,我家?guī)熥嬉嘣趬糁新劼牎幭病?,因而延續(xù)陰喜脈。
兩脈陰喜,其實共有一道根系。”
蘇午此番言語一出,已經(jīng)拽回來自家大弟子康武的王云,聞聲頓時滿面喜色,連連出聲道:“小老兒也聽師父說過,當時師祖于夢中觀火之時,亦在那大火之旁,見有其他人影。
看來那位他未曾謀面的人影,就是同門您的師祖了?!”
各脈開創(chuàng)雖有淵源宣稱,其實除卻燧火脈是因偶得燧皇石,感應燧皇根本,自此全脈改以衣姓,奉燧皇為祖宗,以燧皇后裔自稱,以及風門脈最初的灶王爺本就姓風,又顯麒麟火神身,自領伏羲后裔以外,其余大多不可考證,大抵可以視作是祖宗編造了一個故事,于一代代后輩子孫之中不斷流傳了開來。
是以王云也不在意陰喜脈突地多出一個同門旁支。
尤其是這位同門薪火修行如此強橫,連衣教主都稱其薪火修為不如自己這位同門——孤苦無依的陰喜脈,今下倒有了靠山,王云一脈正處于危急之中,他更期待如此!
“正是?!碧K午向王云點了點頭。
陰喜脈至今已有傳承,且會繼續(xù)有序傳承下去。
日后興也好,衰也罷,總留痕跡于人間。他不會妄自更改今下陰喜傳承的路線,但也不愿轉(zhuǎn)借他脈之名,使之大興天下,師父若見得此般情形,不知會有多不高興。
既然如此,他便以‘陰喜別脈’之名,在這大唐留下傳承。
若日后還有機會見到師父,也叫他老人家面上有光。
蘇午隨即看向那已走到近前的衣白云,再度出聲:“我今至于此地,原本只是偶然。
但今見燧火脈、風門脈如此行徑,心中倒有了一些想法?!?/p>
“你欲如何?”衣白云定住腳步,瞇起眼睛。
四下里原本面有喜色的灶神教眾,見狀頓時緊張起來,一個個期望于蘇午作出某個選擇,捅破那層窗戶紙,又害怕那層窗戶紙,真被蘇午就此捅破——
“我欲效仿從前故事,等貴賤,均貧富,使弱脈能得強援,使強脈照拂上下,復燧祖‘傳火世間’之德,不至祖宗蒙羞!”蘇午振聲說道,“我來做諸弱脈、支脈的靠山!”
此言一出,灶神教眾面上驚喜交加,又在瞬息間收斂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