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難道他是謝我提醒他退水這件事?”蘇午故作疑惑地問道。
壯漢撓了撓頭:“應(yīng)該是吧。
讀書人就是禮數(shù)多。
不過這送本泡水的書,又有甚么用?”
“是啊……”蘇午點著頭,翻開了書冊。
書冊上的字跡已在水泡中暈染下來,變成了模湖的一道道墨痕——書生所贈的這本書,卻是徹底沒有了閱覽價值。
蘇午也未在意,將書冊收好,同壯漢說道:“把馬牽來,咱們也過河了。
別一會兒又漲水了?!?/p>
“好,好!”壯漢連忙點頭,轉(zhuǎn)身牽回了馬,跟著蘇午穿過了漲退河的河道,順順當當?shù)刈叩搅撕訉Π丁?/p>
一道長緩坡順著河沿一直往上延伸。
蘇午騎著馬,帶著壯漢沿著坡道徐徐往上,行至緩坡的盡頭處,兩堵高墻就陡地出現(xiàn)在他的視野里。其中一堵墻是筑土墻,另一堵墻則是青磚墻。
“尋人墻是左邊那道青磚墻。
咱們小心些……”壯漢在蘇午身后小聲提醒著,語氣甚為緊張。
“好?!碧K午答應(yīng)著,驅(qū)馬駛?cè)胗纳钕锏馈?/p>
他掃視著兩側(cè)的高墻,觀察這兩堵墻與他所見有何不同——兩堵墻比蘇午先前經(jīng)過時所見的狀態(tài)要高了太多。
每當蘇午覺得自己即將看到高墻頂點的時候,兩堵墻壁便勐地往上堆高一截,讓他永遠都看不到兩堵墻的最高處。
筑土墻上,依舊有著一道道神龕似的窟窿。
窟窿內(nèi)黑漆漆一片,每一個窟窿前,都有長長的階梯開鑿在夯土墻上。在蘇午觀察墻上黑漆漆的‘神龕’之時,忽有人影從那‘神龕’中鉆了出來,沿著神龕前的階梯,走下了墻壁,落地后就變作活生生的‘人’!
那人從蘇午的坐騎旁經(jīng)過時,還好奇地打量了兩眼馬上的蘇午與壯漢!
墻上的神龕里,竟住著人?!
蘇午目光掃過筑土墻上密密麻麻的神龕窟窿,很快就發(fā)現(xiàn),有形形色色的人影從神龕中走出來,沿著臺階下了墻,在巷道里匆匆來去。
這些人與蘇午先前在漲退河邊見過的人別無二致,他們大都行色匆匆,下了墻以后,就一刻都不愿在巷道里停留,懼憚著巷道內(nèi)蘊藏的某種恐怖。
他們多是往‘漲退河’的方向去的,應(yīng)是得到了漲退河退水的消息,要趁這個機會渡河往饅頭山那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