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并未就此兌換,
一旦兌換出去,
歷史就真正固定了。
他不能確定,
‘李午的未來人生’模擬中,如果某段歷史一旦固定,是否還會如從前的模擬一般,同樣可以發(fā)生偏移,再度移轉(zhuǎn)?還是就此固定下來,不可更改了?
現(xiàn)下他不能去做這樣的試驗,
畢竟,如此試驗的代價,極可能是茅山巫三位師長徹底湮滅在歷史塵埃里。
蘇午撿起黑暗里的那本《白云先生登真集》手抄本,
手抄本封皮漆黑,
它被玄清師伯綁縛在柴房的橫梁上,經(jīng)歷了數(shù)十年的歲月,只是封皮漆黑,而內(nèi)里內(nèi)容依舊保存完好,對蘇午而言已經(jīng)是大幸事了。
他逐字逐句地閱讀著這本中祖的一生經(jīng)歷、自傳,
‘中祖’常靜幀前半生的經(jīng)歷,果然如玄清師伯評價的那般,十分精彩。
玄清師伯在此處留下了諸多筆記。
盡是少年人對未知之事的困惑。
在書冊的后半部分,
玄清的批注漸少了許多。
蘇午連連翻頁,
終于找到了常靜幀背負那道未明之詭的記錄。
在書中,中祖亦稱他所背負之詭,乃是未明之詭。
常靜幀稱:“此詭非同尋常,越多人記起它的存在,它對于眾生而言,便愈是兇險,是以以‘無名’以作此詭之名,使天下絕多數(shù)人不知此詭之存在,
方才是隱藏此詭,削弱此詭之殺人規(guī)律的最好方式。”
中祖對自身成功背負無名之詭的經(jīng)歷,總結(jié)起來,其實就四個字——他算出自身就能背負這個‘無名之詭’,最終背負這個厲詭,也是順理成章而已。
除此以外,
并沒有其他任何因素!
蘇午放下了耗盡三位師長性命,方才拿到手的《白云先生登真集》,沉默了良久。
中祖在書中背負無名之詭的經(jīng)歷,
恰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