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旌陽天師開創(chuàng)‘坐胎功’以后,便依摘取不同層次的廟系神韻,為道人劃分出坐胎層次。
&esp;&esp;而今獨一道神譜中的廟系神韻高低上下之區(qū)別,于蘇午而言,幾乎等同于無。
&esp;&esp;是以他另有一套區(qū)分坐胎功成就層次的考量。
&esp;&esp;最上層次,自是以‘坐胎功’為根基,但已然超越‘坐胎功’的臼巢,有了自身的道法追求,從前道門種種修行,包括坐胎功本身,俱已不在其身上顯露任何痕跡,其與自身過去道法修行更沒有了因果牽扯。
&esp;&esp;今達到這最上層次的閭山道士,只有蘇午與鼎靈。
&esp;&esp;次一層,則是雖未有斷卻與過去道法修行的因果牽扯,身上仍有從前符箓道、金丹道等種種道法修行的痕跡,但業(yè)已望見前路,自身法門修行已成體系,可以傳道于下。
&esp;&esp;依鼎靈所言,達到這一層次的閭山道士,當有顯真、顯直兩人。
&esp;&esp;除二者以外,閭山道內(nèi)或還有他人抵達這個層次,只是鼎靈當下并未告訴蘇午。
&esp;&esp;如此第三層次,即是還未能望見前路,一切修行皆在‘坐胎功’的體系當中,但依然能脫離‘閭山神譜廟系’,獨自在虛無之中,開辟自身的廟系。
&esp;&esp;——此是蘇午初成坐胎功時達到的層次。
&esp;&esp;最末層次,自是坐胎成功,但還在‘閭山神譜’網(wǎng)羅之中。
&esp;&esp;“閭山道傳承至今,得登閭山神譜,于廟系之中坐胎的道人,多集中在‘通’與‘玄’兩個字輩中。
&esp;&esp;通、玄兩字輩弟子,正經(jīng)歷閭山道最盛之時。
&esp;&esp;這兩代弟子加起來有數(shù)千人之多,而于閭山廟系中坐胎者,亦有一百三十余。
&esp;&esp;玄字輩下,至‘明’字輩時。
&esp;&esp;閭山遁于世外,傳度收徒、延續(xù)香火,只能看運氣,偶于海上遇到落單的疍家人、船工、漁民等等,考校性情、資質以后,再行遴選為徒,引其自行登上真閭山。
&esp;&esp;如此經(jīng)歷種種磨難,登山真閭山拜師學藝的明字輩弟子,只有三百余人。
&esp;&esp;但這三百余明字輩弟子之中,卻有五十余個于閭山廟系之中坐胎。
&esp;&esp;能坐胎于閭山廟系之中的弟子,加起來有近二百人;
&esp;&esp;能以閭山廟系作根基,脫離閭山神譜,于苦海虛無之中自行開辟廟系者,則有二十余個。
&esp;&esp;二百余道士中,今下還能脫離廟系于世間顯身者,不足二十位。
&esp;&esp;余者大多因壽元耗盡,化作了廟中神靈,還有少部分閉死關困于廟系內(nèi),已經(jīng)數(shù)十載、乃至百余載未有露過面了?!倍`對答如流,將而今真閭山的情況盡數(shù)告知了蘇午。
&esp;&esp;她雖已甚少參與閭山道內(nèi)之事,但歷代真人每年設齋醮科儀,奏表上來的種種事情,她都不曾忽視。
&esp;&esp;“不足二十個……”蘇午低聲自語。
&esp;&esp;‘坐胎功’成就以后,自有延續(xù)壽元、寄托真靈于廟系內(nèi)的效用,且此法乃是蘇午所見最平順穩(wěn)當?shù)募瓤裳訅?、又能渡過死關的法門,饒是如此,能借此法熬過光陰催傾的道人,亦是百不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