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
佛子令我們盡快離開寺廟。
這個時候,就不要節(jié)外生枝了吧,還是快些離開為好,
免得他覺得您私下里,又與康雄長老串聯(lián),
再降罪于您?!?/p>
眉清目秀的青年紅衣僧侶牽著瘦馬,亦步亦趨地跟在康智旁邊,不斷向其勸告道。
康智神色平和,
姿態(tài)放松,聞言笑著道:“你放心罷,佛子處事老練精到,賞罰分明,他不會因此降罪于我們的。
我只是去看一眼康雄,
勸告他幾句,讓他順從佛子的安排,
怎會給自己招惹來罪責?
放心好了。
康雄和我曾經(jīng)各為東西二院的長老,聯(lián)手過,也相爭過,臨走前不與他告別,我心里始終放不下?!?/p>
見上師如此堅持,青年僧侶只好嘆了口氣,不再多言。
他與另一個高壯些的紅衣僧分別牽了一匹馬,都跟在康智身后,
高壯紅衣僧另一只手里,還牽著幾只羊。
這些便是蘇午準允康智帶離無想尊能寺的全部家當了。
三人牽著牲畜,
走在戒律院的道路上,
沿途所見的僧侶們,撞見他們后,多是微微遲疑,而后低頭裝著未看見他們,疾步離開。
僅有少數(shù)僧侶會停下腳步,
向康智微微躬身,算是行禮。
康智親身經(jīng)歷了寺院僧侶對自己態(tài)度的變化,內(nèi)心不免有些苦澀,輕輕嘆息了一聲,喃喃低語:“一步錯,步步錯啊……”
假若當時,他能堅定地站在佛子那一邊,
當下結(jié)局或許完全不一樣。
可惜凡事不能重來。
越往戒律院深處行,沿途僧侶便越稀少。
走到康雄居住的獨院時,
已看不到一個僧侶的影子。
康智令手下弟子叩響了康雄居室的門,內(nèi)里卻半晌無人回應,他微微皺眉,生出一些不好的預感,
自己親自推開了康雄居室的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