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影的上映,觀看完電影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影評跟相關的討論也迅速成為了熱點,其中就有譚明明不殺警察會不會被判死刑,譚明明如果一開始就老實認罪積極配合是不是就不會發(fā)生這些悲劇,到底是誰害了她媽媽這樣一個天之嬌女?
犧牲這么多警察就為保護這樣一個犯人是否值得?
這一個又一個的話題是引發(fā)了大量網友的熱議跟激烈爭吵,可以說國內近乎是很多年都沒有出現(xiàn)過這樣一部充滿爭議跟話題性的電影了,近乎是全民熱議,可以說不同的人都在電影里看到了一些自己的身影,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其中被內涵的最多的就是那段看似有些多余,但卻讓無數影迷粉絲覺得很有意思的感情戲,一個原本前途無量的新人導演就這樣隕落了,那個原本的小透明新人演員最后卻大紅大紫,然后兩人并沒發(fā)生什么狗血愛情,甚至連相視一笑都沒用,就是簡單的擦肩而過。
早就是被很多人遺忘,已經跌入二流的北京電視臺是再次被廣大網友各種內涵!
第一次看《稻草之盾》的時候以為是東野圭吾的《彷徨之刃》,雖然四個字只有一個“之”字是重復的,但竟連主題都那么像?。?/p>
后來發(fā)現(xiàn)兩者形似而實質太遠,東野講的是程序性正義的可疑性,而三池老妖雖然畫面更火爆激烈,卻比東野想的更簡單,他講的是程序性正義的正義性。
為什么?
從“如果”談起。
a
如果被懸賞追殺的清丸不那么罪大惡極,甚至根本就是個好人呢?
清丸的人物設計嚴格遵循了“一個中心,一個基本點”的原則,就是一個人渣,完完全全不可救藥,想饒了他都不好意思。
這個設計很具迷惑性,客觀上給了眾多極不專業(yè)的殺手和搖搖晃晃的蜷川老爺子行事的合理性。
但是!
我相信如果蜷川老爺子出10億懸賞的是銘苅,也會帶來全民總動員的效果。
畢竟,促使清丸成為全民公敵的是10億懸紅,而不是他犯的罪。
所以,三池講程序性正義的論據之一:私刑包含了太多個人主觀性因素,無法對一個人是否該死做出相對公正的判決。
b
如果”殺手們“不是急需用錢的話
電影里提供了一個反證,即女出租車司機。
她明明白白知道清丸腦袋價值幾何,但卻不動心。
根本原因在于開出租車可供她衣食溫飽,沒必要為了給一糟老頭子報仇而惹上牢獄之災。
我媽告訴過我:錢不是好掙的。
而地鐵站的大叔殺手,為了殺清丸獲取獎金,甚至以挾持女童為威脅,本質上,已經和清丸等量齊觀了。
所以,三池講程序性正義的論據之二:任何企圖動用私刑的人,本質上都是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更直接點說,動用私刑,無論是否觸犯法律,都是對社會公權的侵犯和損害,只有將決定死刑的權利公攤,才能將個人利益的公攤為群眾利益。
c
如果清丸殺的不是蜷川老爺子的孫女,或蜷川老爺子不是那么有錢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