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這百分之十的股份,實際上是從幾個股東中安比例攤分的。吳浩擁有公司百分之八十的股份,因此他出的比例最多,他將拿出百分之八的股份出來建立股份期權(quán)基金。
而張俊呢則擁有百分之十的股份,他從中拿出百分之一出來,至于鄒小東和楊帆呢,他們各占百分之五股份,從中各拿出百分之零點五出來。
從個人所占股份中各拿出百分之十來,這樣分最為公平,幾個人都能夠接受。雖然多一點少一點對于他們來說其實也沒太大區(qū)別,但畢竟現(xiàn)在每一個點都代表著巨額利益。如果分配不公的話,可能會埋下禍根,為未來帶來隱患。
這次吳浩拿出來的股份最多,雖然看似有些吃虧,但誰讓他的股份最多呢。即便是扣除這百分之八外,他還有百分之七十二的股份,占公司絕對股份,足以對公司絕對掌控。
果然,在吳浩宣布這個消息后,整個公司都沸騰了,員工們都在討論這次股份期權(quán)激勵基金的事情,自己是否有份等等。
不少人也都在盤算,看看自己能分到多少。
不過,按照要求,三年以上的老員工才有資格。三年以內(nèi)入職的員工需等三年期滿才行,職位高低皆是如此。包括新加入他們,任公司副總的童娟。
三年以上的老員工呢,按照級別有不同的分配方式。像最基層的員工擁有激勵干股分紅,高一點級別的則是與職位掛鉤的期權(quán)分紅。而股份獎勵只對中高層干部,以及那些做出特殊貢獻的技術(shù)人才以及公司優(yōu)秀員工等等。
這百分之十也不會一次性分完,而是會建立成一個長期的股份期權(quán)激勵基金。
雖然只是這百分之十,但每年分紅下來的利潤也是非常驚人的,這一次性分完的話,讓后面加入的員工怎么辦。
這的確是一劑強心針,讓公司內(nèi)部有些浮動的人心逐漸安穩(wěn)下來。而且員工們的積極性也提高了不少,這些都是肉眼能夠看得見的。
這個消息也隨即被外界所知,并引起了熱議,眾人紛紛在猜測和討論這百分之十的股份到底值多少。有人說一百億,有人說五百億,還有人說不止呢。具體多少,無從得知,但無一例外又引來了一波仇恨。
就連人力資源部總監(jiān)林建良都在向他反應,最近他們招聘的崗位又火爆起來了。一個普通的崗位,應聘者都好幾百甚至上千呢。
不過,在員工和人才招聘方面,在吳浩的授意下,人力資源部門卡的是越來越緊了。
簡單來說是條件越來越高,崗位競爭激烈,基本上都是優(yōu)中選優(yōu)。如果說之前只是普通大公司的招聘的話,那么現(xiàn)在就像是在考公務員或者考研一樣。
當然了,在吳浩的授意下,招募是不看學歷的,或者說學歷只是一個參考并不重要,它整個招聘條件中其實并不重要。
相同兩個人,一個高學歷,一個低學歷,兩人綜合能力相當?shù)脑挘隙ㄤ浻酶邔W歷者??扇绻蛯W歷者的綜合能力比較好的話,那么就會偏向錄用低學歷者。
一句話,就是不再注重學歷了。這也是為那些優(yōu)秀人才提供了一個便捷通道,只要他們有能力,沒有學歷又如何呢。
在公司的研發(fā)部門中,本科生所拿的工資比碩士生和博士生高的也不是沒有,而且不少。
其次,相關(guān)的人才招聘也不再是只考察這些人理論知識,而是更注重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有些所謂的高素質(zhì)人才,理論知識講的一套一套的,真正動手操作起來卻什么都不會。吳浩不要這樣的人,這樣的人過來也只會動動嘴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