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中途張海桐清醒的時侯,否決了這個提議。
回到香港,大概率就出不來了。
張海樓問為什么。“桐叔,再這樣下去,你會把自已拖死的。”
當時的張海桐表情和往常沒什么區(qū)別,甚至更加冷硬。好像回到了當年他們初見的時侯。
那個時侯的張海桐永遠冷臉,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猜不到他要怎么讓。小時侯的張海樓覺得張海桐可怕,但在張海琪陰晴不定的情緒轉換下,張海樓又覺得張海桐還行。
至少情緒很穩(wěn)定。
后來熟了,張海樓發(fā)現自已的感覺確實沒錯。他桐叔雖然看著不好說話,其實只是裝出來一副不好接近的樣子。
那樣可以避免大部分的麻煩和許多不必要的社交。
人類總是對不茍言笑的人抱有敬畏,認為這樣的家伙大多不近人情。
然而,那個時侯的張海桐即便本性不通。真正辦事的時侯也絕對說一不二。
他決定的事,一定深思熟慮,且必須會辦成。張海桐開口說話的時侯,這事兒多半有了解決的辦法。
這是領導能力。但也決定了他這人決定的事,十頭牛都拉不回來。
也有小張說過,十頭牛不行,那就十一頭。說這個話的小張最后被張海樓錘了,丫的開玩笑都趕不上趟。
當然,因為內訌打架,他被張海琪拖起來扎馬步。
當時的張海樓倒也沒有不服氣,只是胡思亂想許多。認為張海琪雖然強硬,但有些事真的推心置腹,也是可以更改的。但張海桐不通,他平時好說話,到了關鍵時刻卻格外強硬。
這一次張海桐說不回香港,那就是不回。而且一定有辦法說服張海樓不回去。
他哪需要說服?
這事兒不還是張海桐說了算嗎。
張海樓一邊看店,一邊抽空上來照看。廚房還燉著湯。因為張海桐在睡覺,他都沒用高壓鍋。而是用砂鍋放在灶上慢慢熬。
這些湯有沒有用他也不清楚,反正大家都這么弄,他就針對性的弄一些。什么補血養(yǎng)氣、健脾養(yǎng)胃,有什么弄什么。
張海桐目前正在恢復,多吃肉喝湯總不會錯。
張海桐偶有夢魘,睡得也不算好。張海樓守著的時侯,就撞見兩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