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下的聲音讓他無比安寧,心里的躁動和空茫似乎安定下來。張海桐對宗教沒有興趣,他也不信神佛。
至于族長,或許有那么點“神性”。一個人在精神寄托匱乏的時侯,思想會偏向哲學(xué),漸漸又飄向神學(xué)。
喇嘛們總是那么智慧?;蛘哒f,老人們總是那么智慧。他們吃過太多苦,在短短不足百年的人生里就能看透太多,于是給一個心靈年輕又老邁的青年指出明路,讓他坐在這里L(fēng)會L會什么叫靈魂上的悲鳴。
張海桐坐在這,一筆一劃畫下這座雪里的雕像。只是一根鉛筆。
上一世為了快速賺錢,他學(xué)的是計算機。當(dāng)時計算機是熱門專業(yè),結(jié)果短短幾年培養(yǎng)出大量代碼民工。事實趕不上變化,畢業(yè)之后的張海桐還是很辛苦,但好歹不需要出賣力氣就能吃飽飯。人前也算L面。
短短二十幾年好像一直都很緊迫。
普通人的每一天,都像一場戰(zhàn)爭。即便是睡覺,好像也很緊迫。如果是獨自謀生,就更加緊張。
那是生存的緊迫感。
這種緊迫感賦予張海桐強大的適應(yīng)能力,也給予他麻木的感情。叫他眼睛里的繽紛的世界也變得全是黑白。
張海桐很感謝那樣的生活。
在一個安定的社會里,作為孤兒不會餓死,還能有L面生活的機會。這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
那樣的生活又給他繼續(xù)下去的勇氣??量痰沫h(huán)境總能養(yǎng)出長在峭壁的草木,命賤但能活。
這樣生活的他,從現(xiàn)實世界回來,再看這尊雕像,就很理解當(dāng)時小族長的心境。那樣的震撼,跨越了不知多少年的思念和愛,就這樣在某一個雪天落在張起靈的身上。
猩紅的炭火和蒼白的冰雪,還有喇嘛廟蕭瑟的風(fēng),無聲訴說那樣一個故事。
教會這個在時間長河里一個人行走太久的小孩,什么叫“有心”。
老舊的紅墻外,大雪墜落。小族長拿著鏨子對著一塊石頭悟道。
別人悟道,是要超脫人性。要擺脫所謂的俗世。
小族長的悟道,卻恰恰相反。
讓上神,很難。讓回人,更難。
張海桐知道,在他回到這里前,張女士抱著他。坐在這里時,他想了很多。時空錯亂時,情感在平靜的外殼下肆意生長,畫出來的東西竟然格外有氛圍感。
簡單狂放,卻沒有很張揚。
他覺得自已是個藝術(shù)家。
至于眼淚。
眼眶里已經(jīng)沒有什么可以流淌了。
張家人流淚的機會太少太少,少到自已都以為不會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