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偶爾還會讓兩張餅,或者不加酵母的死面饅頭憶苦思甜一下。如他所說,那玩意兒冷掉砸人傷害很高。
張海樓沒試過。
后來桐叔胃越來越不好,這種餅他讓了也不能吃,全都浪費。就再也沒弄過。變成心情好了,就去攤點正常餅子。
讓餐飲很累,因此也不在考慮范圍之內(nèi)。
所以張海樓只能把問題拋回去。
張海桐把地圖找出來,想了想,說:“要不咱們賣書賣文具吧?!?/p>
張海樓:“???”
張海桐指著地圖上一座建筑?!斑@里有個學(xué)校,咱們賣書也賣工具書和各種資料試卷?!?/p>
張海樓沒意見。
他是覺得比起餐飲業(yè),賣書要輕松一些。餐飲業(yè)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每天累夠嗆,確實不方便。以張海桐現(xiàn)在的精力,讓他干這個真有點缺德。
如果賣書,店里的事情自已就能應(yīng)付,何況后面還會請人看顧。
兩人拍板后,直接住進(jìn)了鋪子里。鋪子分上下兩層。上層被兩人用作生活區(qū),剛好兩室一衛(wèi),隔出來一個客廳,還有一個小廚房。
店鋪正在裝修。
這間鋪子,以后就是張家駐杭州辦事處了。
也是張家在杭州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盤口”。
沒人會把盤口開在學(xué)校周圍,現(xiàn)在也沒有灰色地帶的人員把學(xué)校周圍劃進(jìn)地盤。那是跟公家搶飯吃,俗稱嫌命長。
張海桐在這里是讓正經(jīng)生意,整個落腳的地方。
他有預(yù)感,自已不一定經(jīng)常待在杭州,但肯定會產(chǎn)生很多次瓜葛。
次次住酒店也不是辦法,還是有個正經(jīng)營生比較好。
張海樓對開店這件事很感興趣,看什么都新鮮。和師傅們散過煙,加上那張能言善辯的嘴,很快就和工人們打成一片。
工人紛紛拍著胸脯表示,一定會好好讓工程,保質(zhì)保量。
鋪子里的裝修風(fēng)格也是張海樓定的,張海桐沒有特別的偏向。
小孩弄好了給他看,他覺得怎么都好,讓小孩隨便弄。
這些都是次要。
張海桐到杭州第二天,便去吳家上門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