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小徐把這事跟他媽媽講,他媽說可能是姑奶奶保佑他?!安蝗话?,你就得在院子里爬大半天才能等來老娘救你?!?/p>
徐媽媽和張女士完全是兩種性格。張女士事業(yè)成功,但性格很溫柔。說話溫柔,通情達理,其實外柔內(nèi)剛。
徐媽媽說話又快又直十分爽利,其實心里軟。
小徐小時侯羨慕張海桐的媽媽,張海桐卻很認真的說:“你媽媽對你很好,不要嫌棄自已的媽媽?!?/p>
他當時訥訥解釋他才不是嫌棄媽媽。后來長大了曉得自已老媽的好,就沒再偷偷講過這些話了。
小徐當時跳下去,第一眼看見的是潮濕發(fā)黑的地板磚。磚縫之間長記了野草,將原本排列整齊緊密的直線撐得變形。
他爬起來,慢慢走進了正堂。
這座院子左手邊的墻有一個窄門,連著另一個院子。這兩個地方,是徐家大宅最后的遺跡。
三姑奶奶住的地方,后人管它叫正堂。
小徐走到門邊,推開門。門上的鎖和鐵鏈子早就銹的不成樣子,一推門就掉在地上。
那扇看不出原來色彩的門就這么吱呀呀緩緩打開,一股涼氣撲面而來。小徐望去,一張方桌旁兩張圈椅,頭頂一方牌匾。
牌匾已經(jīng)很舊了,記是塵灰。上面的字跡寫的中正圓潤,是“福祿安寧”四個大字。
不過匾額明顯不是這間屋子里的,這間屋子原來的匾額應(yīng)該更長一點。小徐看見了這只匾額兩邊很明顯的孔洞,那是放置匾額的痕跡。
進屋后,左手邊就是臥室。那里應(yīng)該掛著簾子隔斷,但是簾子也沒有了,光禿禿的。
小徐走進去,就看見墻邊的柜子。
任何人都會對老屋的柜子有好奇心,猜測里面會不會放了什么。也許是錢,也許是書,也許是一堆垃圾。
小徐拉開柜子,里面放著幾件腐朽的衣裳。三姑奶奶走后,她的東西沒怎么動過。這幾件衣服也實在沒什么價值,就這么遺忘在此處。
他在這個柜子里除了找到了三姑奶奶生活的痕跡,還有她的記賬本。
徐三姑娘年輕的時侯是當家人,管過的賬不計其數(shù)。年紀大了,管不動了,也把自已的事安排的井井有條。但是使出去和進賬的錢,都有記載。
這賬本應(yīng)該是她用的最后一個本子。
開篇第一頁寫:
1978年3月29日,購置糧食,支出兩張半市斤糧票。無其余開支。
旁邊還有隨手寫下的小字:
春日氣侯無常,加之年歲已長,不似當年康健,故偶感風寒。
近日停藥,已然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