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邪從房間里出來時,神情還有些恍惚。
對于一個二十一世紀初的二十五歲年輕人,這個問題其實并不大。那個年代,他這樣大年輕人早就已經(jīng)有了人生的方向。不論是養(yǎng)家糊口還是進一步發(fā)展,心中都應該有了定論。
但吳邪不通。
他并不知道自已該去哪里。
他今年二十五,大學畢業(yè)才一年左右。他的世界似乎還停留在杭州,即便他知道世界很大,也一直纏著三叔,希望他帶自已下斗。
吳邪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另一個可能——他完全可以自已走出杭州,自已拉人下地。
但是他沒有。
好像有一種慣性,將叫讓吳邪的人拴在杭州。二十五年的人生里,形形色色的人和各不相通的面孔縈繞在他的記憶之中,無一不在說:“留在杭州?!?/p>
吳邪想的入神。他沒有正面回答吳老狗的話,而是誠實的說:“爺爺,我也不知道?!?/p>
他聽見爺爺在嘆氣。
吳老狗又問:“還記得爺爺跟你講的那些故事嗎?”
當時的吳邪再次點頭。
面對吳邪,吳老狗已經(jīng)沒什么好說的了。他最后對吳邪說:“好孩子。以后遇見事,要多想一想。”
“想到了就去讓,永遠不要猶豫。”
“很多事情,是不能猶豫的。一旦猶豫,就錯過了。你可以傷心,但不能停?!?/p>
多年以后,在一切故事開始后的第十年。
在一部著名影片里。
這些話濃縮成一句經(jīng)典臺詞。由一位女性角色說出。
那句臺詞是: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
人不能過度向內(nèi)索取,那樣會自亂陣腳,總覺得無法出頭。
然而他沒有問吳三省,至于另外兩個長輩,更不能問了。
這個時侯的吳邪仍舊遲鈍。等他回過神,張海桐已經(jīng)與他擦肩而過,不多時便離開了。
空氣中還殘留著淡淡的尼古丁的味道。
吳三省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大侄子,回神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