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守山人張澤清到達(dá)四川娘娘山。
娘娘山本來沒有名字,本身是一座野山。后來不知道哪朝哪代,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跑到這里躲避戰(zhàn)亂,人越來越多,形成了村落。
人一多就會產(chǎn)生信仰。
這地方位于深山,家家戶戶比外面更渴望傳宗接代。這種渴望延伸成為對神靈的祈求,于是村民在娘娘山上修了娘娘廟。
從此這座野山就叫娘娘山。
張澤清本身已經(jīng)和張家沒有特別密切的聯(lián)系,但他家里的長輩曾經(jīng)是守山人,一輩子駐守南疆。
作為守山人的后代,張澤清接手了這個職責(zé),于1995年10月底從南疆趕往四川。
娘娘山上的娘娘廟里供的女神祇類似觀音,當(dāng)?shù)氐娜私兴妥幽锬?。在正統(tǒng)神話里,確實也是觀音的一種。
張澤清頂了原來的老廟祝,就在那里觀察。
娘娘山距離張海桐匯款那個村子有一段距離。這個村子名叫夾口村,因為在兩座山中間,所以房子都建在山上,取名夾口村。
夾口村地理位置非常隱蔽,不是刻意往深山里走,其實看不見這里有個村子。
這村子本來交通不便,出去一次很費勁。后來解放了,全國各地號召修路。為了響應(yīng)當(dāng)時還是眉山縣的那句“想要富、先修路”的口號,夾口村也開始使勁全身力氣修路。
全村上下,愣是開了一條平整的土路。
1985年。這條路開辟完成后,夾口村溝通外界確實更方便了。
修路是個大工程,即便只是一個村的事,但山里山外共存多年,周圍其他的村戶必然也知道。
張澤清1995年剛過來的時侯,夾口村的事跡他記得很清楚。但翻年過后,也就是1996年。
夾口村在他眼皮子底下消失了。
張澤清當(dāng)時的日常任務(wù)之一,就是巡視面向夾口村的那一面山。這面山的位置基本可以讓到全方位觀測這座村莊。
由于他是廟祝,周圍供奉娘娘廟的村莊也會千里迢迢請他去讓法事,這也給了張澤清下山的機(jī)會。
偶爾他也會借著換東西的名義,去夾口村買糧食。
這次他照常巡山,累了的時侯爬上樹,坐在樹上喝水休息。只是喝口水的功夫,夾口村所在的地方忽然就消失了。
只有山谷之中的河水靜靜流淌。
一條大河在草木并不茂盛的河谷之中奔騰而下,原本的村莊一點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