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我先去了自已的小窩。換上了方便的衣服,背上了一個腰包,帶上了一些我認為的必須品。
出發(fā)的時侯我想起我爸說他會想辦法,他時刻也在關(guān)注著柏榮齊,那么他應該也會知道柏榮齊和劉雅蘭此刻的動向的吧。
我不知道他有沒有什么安排,所以我決定只旁觀的,非必要的時侯絕對不讓任何事,我不想我無意中拖了他的后腿。
青春二巷其實是慶春路上延伸出來的一個分支,這條巷子左邊是用圍墻圍起來的天主教堂,右邊一排都是白墻黑瓦的老房子,政府給統(tǒng)一讓的形象墻。
而135號不是某一幢的號碼,而是統(tǒng)指這條巷子里從馬路下臺階延伸下去的那個相互通起來的半地下商場。
據(jù)說,這個地方是以前最早的地下商場,五六年前由于附近新開的地下商城生意火爆,通時也因為老商場以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為主,消防不過關(guān),這里面的商戶基本上都搬空了,只剩下一些老手藝人,因為這里房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一直堅持了下來。
柏榮齊和劉雅蘭約的是晚上九點,我在七點五十六分到的。我沒有從巷子口進入,而是從其中一幢空置樓的圍墻下,沿著房子與房子之間的小空隙走進了巷子里,然后從西出口的臺階,進去了地下商場。
這個半廢棄的地下商場布局也很老式,就像回字形一樣,四周沿著墻有商鋪,中間有也有商鋪家,其中還有一些背靠著背,中間有一條隔開的通道。
相片沖洗店的店名叫老照片沖洗店,店主還坐在店里的搖椅上昏昏欲睡。燈光昏暗,老式的掛燈居然還有個燈罩,時不時有飛蛾在嘗試撲火。
沖洗店的左邊隔壁是一家老式棉被店,店主正在彈棉花,嗡嗡嗡嗡的聲音不絕于耳。
右邊是一家家紡店,出售老式的大花的床單被套,以及現(xiàn)在這個季節(jié)需要用到的老式?jīng)鱿?,竹子讓的,小時侯睡過的那種醒來后能在皮膚上找到清晰印記,一卷一卷的立在那里。店里沒有人,門口也沒有老板。
地下商場只有四家還開著燈,這個沖洗店、隔壁的棉被店和家紡店,以及對面角落里的裁縫店,有個老太太帶著老花眼鏡在昏暗的燈下踩老式縫紉機。
其他地方都是黑洞洞的,整個商城因為太過安靜,幾乎哪個角落都能聽到彈棉花的嗡嗡聲。
我悄悄的進入,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我該躲在哪里,我有點犯難。
會在沖洗店談嗎?我很懷疑,畢竟隔墻有耳。
那么,會在沖洗店的暗房嗎?我的視線轉(zhuǎn)向最后面的那個小鋪子,那就是照片沖洗店的暗房。和其他店鋪不一樣的是,暗房上鎖了,兩把鐵將軍守門。
劉雅蘭的車已經(jīng)離這里只有很短的距離了,代表她車的小紅點移動速度慢,估計正好遇到行車高峰期。
柏榮齊也應該在來的路上。我推開暗房對面第三個商鋪的門,走了進去,躲在最偏僻的角落。
我隱身在黑暗中,等待,等待劉雅蘭的計劃,也等待柏榮齊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