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姐?”我假裝疑惑,“你的生理反應比預期強,是哪里不舒服嗎?”“……沒有?!彼穆曇舯绕綍r軟了一點。
我繼續(xù),指尖滑到肋骨下緣——她的GSR曲線劇烈波動,熱成像儀上的溫度+3。1℃。
“奇怪,這里的敏感度比膝蓋內側還高?!蔽野櫭?,像在分析數(shù)據(jù),“理論上不應該……”
她的胸口微微起伏,襯衫領口泛潮,但表情仍然努力維持冷靜。
“可能……實驗室的空調有點熱。”她說。
有點好笑,昨天還說冷呢,可空調一直都是用來維持室溫的,這借口也太蹩腳了,不過我沒有揭穿她,只是笑了笑。
“也可能是樣本特殊性?!?/p>
實驗結束后整理設備時,她突然開口:“……下次實驗什么時候?”我假裝思考:“后天?還是同樣的項目,不過會加一組對照實驗?!薄皩φ諏嶒??”
“嗯,測試‘語言刺激’對觸覺敏感度的影響。”我翻開日程本,“比如,在你被觸碰時,我會念一些詞匯,觀察你的生理反應變化?!?/p>
她的睫毛輕輕顫了一下:“……什么詞匯?”
“中性詞和情感詞,隨機分配?!蔽液仙媳咀樱氨热纭當?shù)據(jù)’和‘……觸碰’?!彼暮斫Y滾動,但最終只是點頭:“好。”
走出實驗室時,她的步伐比平時快了一點,白大褂下擺輕輕晃動。
我看了眼熱成像儀最后捕捉的畫面——她的腰側和大腿內側仍然泛著淡淡的橙色,溫度還未完全降下來。
文件名:ZQM_Thermal_003。
……
晚上十二點張啟蒙向我發(fā)了一張照片,是實驗記錄,上面寫著她的皮膚電反應(GSR)在腰側的數(shù)值遠超正常范圍,我在報告里標注:“需重復驗證?!?/p>
“怎么了?”
“明天晚上實驗室沒人,可以再測一次。”
“好”
……
實驗第三天,晚上8點15分張啟蒙坐在實驗椅上,胸前貼著無線心率監(jiān)測儀的電極片,導線連接著電腦屏幕。
她的表情很平靜,但指尖輕輕敲擊著桌面,頻率比平時略快。
“今天測試‘認知壓力下的生理反應’。”我調整著軟件參數(shù),語氣平淡,“我會朗讀一些文字,你只需要聽,不需要回應?!?/p>
她點點頭,目光落在屏幕上自己的心率曲線上——“71BPM(次分鐘)”,完全正常。
我翻開一本心理學論文,用平穩(wěn)的語調念道:“根據(jù)Skinner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正向強化能顯著提高行為頻率……”
她的心率穩(wěn)定在70-75BPM,呼吸均勻。
我翻到下一頁,語調不變,但內容變了:
“當手指進入濕潤的腔道時,受試者的心率平均上升32%,伴隨瞳孔擴張……”“嘟——”,屏幕上她的心率猛地跳93BPM。
她的睫毛顫了一下,手指攥緊實驗椅扶手,但表情仍然冷靜。
“設備干擾?”她問,聲音比平時低了一點。
“不清楚,等會再檢查一下吧?!蔽颐娌桓纳^續(xù)念:“在持續(xù)性刺激下,受試者的耐受閾值會逐步提高,但某些區(qū)域的敏感度反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