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定量模型
云芷“以工代賑”的策略如同在沸騰的油鍋中滴入一滴冷水,瞬間改變了混亂的場面的性質,但并未完全平息危機。
墨塵行動力極強,立刻帶著幾個嗓門大的伙計和兵丁,登上柵欄后的高臺,用簡易的擴音筒將招募青壯勞力的消息聲嘶力竭地喊了出去。
消息在絕望的人群中引發(fā)了新的騷動。最初是懷疑和不信,但當墨塵果斷下令,將一小袋糧食隔著柵欄扔給最先響應的幾個流民,并明確告知“此為先期酬勞,完成工作另有供給”時,希望的光芒瞬間點燃了許多人瀕臨熄滅的眼睛!
“我干!我有力氣!”
“算我一個!只要給吃的!”
“挖溝壘墻我會!”
一時間,大量青壯年流民開始脫離沖擊柵欄的隊伍,向著墨塵指定的鎮(zhèn)外那片空地涌去。混亂的洪流仿佛被一道無形的堤壩分流,沖擊小鎮(zhèn)正面的壓力驟然減輕了許多。
鎮(zhèn)內的蘇源和王掌柜見狀,都稍稍松了口氣。蘇源更是對云芷投去感激的一瞥。
然而,問題遠未結束。
被分流的主要是青壯年,柵欄外依舊滯留著大量的老弱婦孺,他們無力承擔重體力勞動,只能絕望地哭喊、哀求,甚至徒勞地用手扒拉著柵欄,景象凄慘。而剛剛被組織起來的青壯流民隊伍,也并非就此安分,他們眼巴巴地望著鎮(zhèn)內,等待著承諾的食物,眼神中的渴望與之前的瘋狂并無本質區(qū)別,只是暫時被“秩序”的框架所約束。
一旦食物供給出現問題,或者分配不公,這點脆弱的秩序會瞬間崩塌,甚至引發(fā)更劇烈的反噬!
“云先生,”蘇源看著窗外那些老弱婦孺,眼中依舊充滿不忍,“即便以工代賑,這些無力勞作之人,難道就真的…”
“公子,當務之急是穩(wěn)住大局!”墨塵剛從外面回來,語氣急促地打斷,“青壯已初步安撫,但糧餉必須立刻跟上!否則頃刻之間就會再生變亂!還有那些老弱…數量龐大,若處理不當,亦是極大隱患!”他的目光轉向云芷,帶著詢問。方案是她提出的,細節(jié)必然也已思慮周全。
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云芷身上。
云芷走到桌案前,上面鋪著小鎮(zhèn)簡圖、糧行庫存粗略記錄以及她剛剛快速心算的一些數字草稿。她神色平靜,仿佛窗外那數干人的生死存亡只是一道亟待解決的數學難題。
“問題核心在于資源有限性與需求無限性的矛盾?!彼_口,聲音一如既往地冷靜,“解決方案:建立定量配給模型,實現資源分配最優(yōu)化與流程可控化。”
她拿起炭筆,在木板上快速寫下幾個關鍵參數:
【一:需供養(yǎng)總人口】:估算青壯勞力約400人,柵欄外老弱婦孺約600人,鎮(zhèn)內原有居民及守軍約300人??傆嫾s1300人。
【二:可用糧食總量】:糧行現存各類糧食折合粟米約200石。此為不可再生資源(短期內),需計算可持續(xù)天數。
【三:每日最低生存熱量需求】:根據此世界凡人身體基礎代謝估算,維持基本生命活動,每人每日需至少攝入相當于1。5升粟米粥的熱量(約合粟米0。3升)。
【四:勞動附加消耗】:參與重體力勞動之青壯,每日需額外消耗,約合粟米0。2升。
她書寫速度極快,數字清晰準確,仿佛早已刻印在腦中。蘇源和墨塵都看得有些愣神,尤其是那些他們從未見過的計算方式。
“基于以上參數,建立模型:
每日糧食總消耗量=柵欄外老弱婦孺+鎮(zhèn)內原有居民及守軍*每日最低生存熱量需求+青壯勞力*每日最低生存熱量需求+勞動附加消耗
代入數值:300+600*0。3升+400*0。3+0。2升=270升+200升=0升日(約合4。7石粟米日)
第十八章、定量模型
糧食可持續(xù)天數=200石4。7石日≈42。5天”
算到這里,她頓了頓,看向蘇源和墨塵:“這意味著,在不考慮任何新糧源,且嚴格按此標準配給的情況下,現存糧食最多可支撐所有人42天。但這是理論極值,需預留緩沖應對突發(fā)狀況,故實際應按35天規(guī)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