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十只旱獺中,有八只大旱獺,十二只半大的!
巴特爾本來還想著帶他們繼續(xù)挖旱獺洞的,不過被趙小五給攔住了。
趙小五知道這二十只旱獺已經(jīng)不少了,到時候收拾收拾,夠他們四人吃段時間了。
“咱們該回去了,旱獺不能一下挖完了,以后想吃了再過來挖就是了!”
其余三人聽了趙小五的話,紛紛點頭同意。
回到了蒙古包,四人就忙活起來。
大家一起動手給旱獺扒皮,等扒完皮再開膛去內(nèi)臟。
扒皮的過程中,四人是各顯神通,怎么扒皮的都有。
有從脖子下刀的,也有從肚子下刀的,還有從嘴巴下刀的。
趙小五提前已經(jīng)提前給他們分好了,大旱獺一人兩只,半大的旱獺一人三只。
這樣的分法非常公平,大家就各自忙活各自的旱獺就行。
這個季節(jié)想要把旱獺皮曬干不容易,趙小五干脆把旱獺剝成皮筒子。
要把旱獺皮剝成皮筒子,就要從旱獺嘴里下刀。
鋒利的小刀割開旱獺的嘴唇與牙齦交界處,就這么一點點的剝。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把旱獺皮剝成皮筒子。
缺點可能就是剝嘴巴的時候比較慢,等剝完腦袋就容易了。
可以拽著皮往下撕!
趙小五剝完第一張皮筒子的時候,手快的老嚴,第二只旱獺都剝了一半的皮了。
他看到趙小五剝了個皮筒子出來,頓時就明白趙小五是想干什么了。
有些后悔自己怎么沒有想到把旱獺剝成皮筒子。
趙小五沒管別人,按部就班的把屬于自己的旱獺都剝成了皮筒子。
扒完皮之后,他直接去蒙古包外邊找干草去了。
將干草塞到旱獺皮筒子里邊,直到把皮筒子漲起來。
忙活完這事兒,趙小五才把旱獺尸體開膛,內(nèi)臟下水裝在一個木桶里,準備一會兒去喂狗。
等他忙活完之后,也差不多到傍晚了。
老郭和老嚴走到趙小五身邊,問吃什么。
趙小五毫不猶豫的就指了指剛收拾好的旱獺。
“就吃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