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我們接著講,洪武朝的第二大弊政:重農抑商!”
林澈見識過朱二在詔獄里的能量。
想必他父親在朝廷爵位不低,在朱元璋面前能說上話。
真要是這位爵爺愛子之心泛濫,在老朱面前求情,老朱礙于面子將自己赦免了。
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想到這,林澈趕緊轉移話題,將朱樉的思緒拉了回來。
“重農抑商也是弊政?”
果然,朱樉被林澈的話題轉移了思慮。
在大學堂,宋濂等學士經常教導他們這些皇子,農業(yè)是天下的根本。
商人逐利,投機取巧。
商人從貧苦農民手里追逐利潤,使得農民生活更加困頓。
他的父皇朱元璋農民出身,從小沒少受到商人欺負,對商人一直沒好印象。
之后。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首先便立下重農抑商的國策。
鼓勵農民開荒拓土,勤勞耕種,輕徭薄賦,興修水利。
同時。
壓制商業(yè)發(fā)展,加征商業(yè)稅,打擊商人壓榨農民。
在這一政策下,元末農民最底層的生活狀況,逐漸有所改善。
“先生,這不對吧,據(jù)我所知,朝廷設立重農抑商的政策,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農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p>
“朝廷的賦稅一直都很平穩(wěn),貌似并沒有問題??!”
在朱樉看來,父皇設立重農抑商國策,讓農民生活有了保障,國庫也漸漸充盈。
比元末農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元末農民除了受蒙元韃子欺凌外,同時還受商人巧取豪奪。
有鑒如此,他對林澈的話,存有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