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臣以為——”
劉三吾此刻背后已經(jīng)是冷汗淋漓了。
他隱約記得,自己以前好像上過一封一批為前元守節(jié),寧死不降的忠義之士。
然而在經(jīng)過林澈的分析后。
劉三吾瞬間明白了,這些人哪里是為了前元守節(jié),分明是因為無法繼續(xù),在大明新朝作威作福,所以絕望的自殺而已。
劉三吾結(jié)巴了兩句,終于想好了措辭。
他看向朱元璋回應道:“那些為前元而死的士紳,皆是無恥蛀蟲?!?/p>
“往日對他們的嘉獎,都應該全部撤回?!?/p>
“在傳旨天下,揭露其真實面目,讓這些效忠蠻夷之人遺臭萬年?!?/p>
以往劉三吾是不可能,提出這么激進的策略的。
不過,如今他的位置可能坐不穩(wěn)當了。
所以就只能順著朱元璋的喜好,給出對方想要的回答。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p>
朱元璋正要點頭的時候,傅友文連忙開口阻止:“陛下,不止您褒獎過那些士紳?!?/p>
“還曾經(jīng)下旨說他們是為國守節(jié)之士。”
“縱然您被那些奸人蒙蔽了,可若是就直接將其貶斥到底,到時候恐怕會引得,天下讀書人人人心動蕩啊?!?/p>
盡管傅友文也很惡心那些為了利益而給前元殉葬的讀書人。
可是他們已經(jīng)被朝廷褒獎了數(shù)年。
成為了不少讀書人心中為國效力的偶像。
傅友文可以預見,朝廷要是忽然將這些,給高隨之盡忠的士紳,直接將他們從忠義之士,貶低成為無恥敗類的話。
引起讀書人無所適從的小事。
搞不好,會讓某些從前元投降過來的勢力,以為朱元璋是打算,玩走狗烹的把戲。
直接出關投奔前元。
到時候,大明的樂子可就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