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需要劉三吾等穩(wěn)住朝堂。
好讓他有時間慢慢收拾那些于國無益的喪盡天良之輩。
當(dāng)然。
在此期間,劉三吾必然會受到鋪天蓋地的攻訐。
劉三吾的所作所為,必然會被朝中大臣誤解。
而,天下百姓在士紳的誤導(dǎo)下,很可能會將其當(dāng)作,戲文里迫害忠良的奸相。
朱元璋自然不可能,讓幫自己做事的臣子,蒙受這種罵名。
但他對于輿論之事,也沒有什么好的控制之法。
好在檢校找到了番薯苗,這本來也是打算交給劉三吾照料的。
倒是陰差陽錯的,成了清洗劉三吾將來被潑污水的工具。
“陛下如此信任臣,微臣愿為陛下效死!”
劉三吾沉吟了片刻,臉上露出了決然之色。
向著朱元璋跪下,領(lǐng)了照料番薯苗,還有將來鎮(zhèn)壓朝堂的差事。
君臣又聊了一會兒,劉三吾才離開御花園。
……
翌日,早朝。
像往常一樣,走完山呼萬歲的流程后,兵部尚書顧時,便出列向朱元璋稟告:
“陛下,前日襲擾我大明的倭寇的人頭和俘虜,都已經(jīng)押送至京畿大營看管?!?/p>
“不知陛下對這些倭寇如何處置?”
投降的倭奴將近八百多人,兵部大牢根本關(guān)不下。
顧時索性就將這些倭奴,全都趕到了京畿大營的軍營里。
如今的京畿大營,都是天下最英武的廝殺漢。
根本不像尋常士卒一樣,對倭寇有著莫名的恐懼之心。
有他們看押,比將這些倭寇關(guān)在大牢里還安全。
朱元璋沒有立刻回答顧時的問題,而是掃視了群臣一眼,淡淡道:
“不知諸位愛卿,認(rèn)為該如何處理這些倭奴啊!”
很快,宰相胡惟庸站了出來:
“陛下,如此大捷,理當(dāng)獻(xiàn)俘太廟!”
其他反應(yīng)慢了半拍的大臣,聞言不禁有些懊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