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每日以洪荒之氣、神魂之力溫養(yǎng)劍域,擴其范圍、增其劍影。練至一年,劍域擴至三十丈,域內(nèi)劍影如林,千道劍罡縱橫,觸之則身首異處。入域之?dāng)?,無論從哪個方向進(jìn)攻,都會被劍影自動鎖定,前后左右皆有劍罡劈砍,如墜劍獄。
更可在域內(nèi)布“劍令”:或令“禁飛”,使飛鳥墜地、修士難騰;或令“禁遁”,使土行孫難入地、水怪難潛淵;或令“禁法”,使妖邪難施妖術(shù)、修士難動法訣。劍令一出,域內(nèi)法則由我而定,是為“劍主域中”。
練至三年,劍域可隨自身移動,三十丈內(nèi),劍影如活物,能預(yù)判敵招、專攻弱點。曾有修者遇百妖圍攻,布下劍域,盞茶功夫便斬殺七十余妖,余者望風(fēng)而逃,可見劍域之威。然劍域耗神巨甚,不可久布,需“省神用域”,方能持久。
第六重:劍遁篇·劍化流光
劍域能守難追敵,妖邪遁逃徒嘆息。
需以身劍融作一,化作流光追星馳。
劍域善守,卻難追逃敵。大荒妖邪多善遁術(shù),或化青煙、或入地脈、或乘風(fēng)云,若任其逃去,日后必成大患。此篇需練“劍遁”——以身與劍合一,化流光破空,快逾雷電,千里瞬息可至。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每日未時,觀流星劃破天際,悟“速”之理:流星之所以快,因其“無滯”;劍遁之所以疾,因其“無我”。需引氣劍入體,與自身神魂、血肉徹底相融,觀想“我即劍,劍即我,我與劍,無分別”。
初融時,身體如被萬劍穿刺,劇痛難忍,皮膚會滲出鮮血,需以神念強壓,使劍與身、神與劍漸漸合一。三月后,皮肉與劍氣相融,傷口自愈,身體表面隱現(xiàn)青色劍紋,觸之有金屬質(zhì)感。
繼而練“初遁”:神念一動,身化一道青芒,向前竄出十丈,再復(fù)原形。初遁時,方向難控,常撞山壁、墜深谷,需反復(fù)練習(xí)“控光”之法——以神念為舵,劍魂為帆,使流光隨心意轉(zhuǎn)向、變速。
練至一年,可一遁百里;練至三年,可一遁千里;練至五年,可一遁萬里。遁光之中,可見山川如走馬、江河如白練,遇山石則直接穿透,遇云霧則瞬間穿梭。曾有修者于南海追一千年墨魚精,精怪化墨遁入深海,修者以劍遁破水,瞬息追上,一劍斬之,海水為之染紅。
劍遁之險,在于“空間裂縫”。大荒之中,時有空間不穩(wěn)之處,遁光若誤入,會被亂流撕碎。故遁前需以劍魂感知前路,若劍魂躁動,則不可前進(jìn),需繞道而行。
第七重:劍劫篇·劫煉劍心
劍至六重鋒芒露,必引天劫煉心樞。
心魔外魔皆來犯,斬盡虛妄見真如。
劍至六重,鋒芒太露,必引“劍劫”——此劫非天雷地火,而在“心”與“外”:內(nèi)有心魔擾神,外有妖魔尋釁,是煉劍心、鑄劍膽的關(guān)鍵。
心魔劫者,源于修者自身執(zhí)念?;蜇潉χ?,欲稱霸大荒;或戀殺伐之快,沉迷血腥;或懼劫之險,心生退意。心魔會化作修者最在乎之人、最恐懼之物:或化至親,哭求停手;或化強敵,冷笑挑釁;或化美景,誘其沉迷。
破心魔之法,在于“劍心通明”。需執(zhí)劍指心,問自己:“煉劍為何?”若答“為護(hù)道”,則心魔化青煙;若答“為稱霸”,則心魔愈盛。需以劍斬去雜念,明悟“劍是護(hù)道之器,非爭強之具”,直至心魔跪地求饒,自散于無形。
外魔劫者,聚于大荒兇地“萬魔淵”,皆是被劍威吸引而來的千年老妖、萬年魔頭。它們或化流光攻伐,或布幻境迷魂,欲奪劍胎、噬劍魂。為首者,是一頭與修者劍魂同源的“劍魔”,其劍招、劍意與修者一般無二,甚至更強三分。
破外魔之法,在于“破己”。需先以劍域護(hù)身,劍罡殺敵,斬盡外圍妖魔;再與劍魔對決,不執(zhí)著于舊招,而是以變應(yīng)變,一劍破掉自身最得意的劍招——劍魔隨己而生,己變則魔變,己破則魔滅。
劫后,劍胎吸收心魔、外魔之精,化為七彩琉璃色;劍魂生出雙瞳,能看透虛妄;劍心則如經(jīng)火煉,再無波瀾。此時一劍出,可引天地共鳴,風(fēng)云變色,是為“劫后劍通靈”,第七重功成。
第八重:劍道篇·劍合大道
劍經(jīng)萬劫通神慧,需悟劍道合蒼昊。
一花一葉皆是劍,舉手投足劍招妙。
劍通靈后,需悟“劍道”——劍非獨指器,乃天地運行之理。草木枯榮是劍之生殺,日月交替是劍之起落,山川起伏是劍之剛?cè)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