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需習“淬煉訣”:取蜀山寒潭之水,融劍胎靈氣,浸泡全身,潭水刺骨,如萬針穿刺,需凝神靜氣,引導水中寒氣入骨髓,與罡風之力相濟,剛?cè)岵?,使肉身既有劍之剛硬,又具劍之彈性?/p>
三年功成,肉身可硬抗凡鐵刀劍,縱被利刃劈中,僅留白痕;一躍可上百丈峭壁,奔行如疾風,此為劍骨天成之證。此時需知“剛易折”之理,煉骨不忘養(yǎng)氣,剛硬之中需藏三分柔韌,否則劍骨易裂,道基受損。
第三境:劍氣外顯
口訣:
“劍骨凝成氣自揚,鋒芒外露勢難當。
揮手能裁云霓段,抬足可分霧靄光。
氣如流水隨劍轉(zhuǎn),勁似驚虹伴意翔。
莫道此氣仍虛浮,已可隔空斬豺狼?!?/p>
修行理念:
劍骨既成,需引丹田劍胎之氣游走全身,自毛孔溢出,化為有形劍氣,使劍力可及于丈外,此為“劍氣外顯”之境。如劍出劍鞘,鋒芒自現(xiàn),可隔空御敵,已非尋常武夫可比。
修行者需于“試劍臺”每日演練《蜀山基礎劍譜》七十二式,每一式都需催發(fā)劍氣,使劍招未到,劍氣先至。初時劍氣稀薄如紗,離體寸許便散;漸至凝如白練,可及三尺;終至銳若寒芒,丈外可斷發(fā)絲。
需悟“氣劍合一”之理:劍為氣之形,氣為劍之魂,持劍時氣隨劍走,劍行氣行;無劍時氣自為劍,意到氣到??捎谠乱褂^劍穗飄動,悟劍氣之柔;于暴雨中看雨絲穿空,悟劍氣之密;于雷暴時察電光裂空,悟劍氣之速。
更要修“斂氣術(shù)”,劍氣外顯雖強,卻耗神費力,需學會收放自如,用時鋒芒畢露,不用時藏于肌骨,如劍歸鞘,不露圭角。若一味外放,輕則靈氣耗竭,重則被劍氣反噬,經(jīng)脈寸斷。
這章沒有結(jié)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五年功成,劍氣可及三丈,隔空斬木斷石如探囊取物,劍招所至,劍氣縱橫,可在青石上刻下三寸深劍痕,此為劍氣外顯之圓滿。
第四境:劍心通明
口訣:
“劍氣縱橫需守心,靈臺無垢始通明。
不被邪祟迷雙目,莫教貪嗔亂劍聲。
一念清純劍如洗,半分雜念氣便凝。
縱使妖魔千般變,劍指處自有神明。”
修行理念:
劍氣既強,需煉劍心,使心與劍合,意與氣通,不為外物所擾,不為情欲所困,此為“劍心通明”,是劍道修行的關(guān)鍵一境。劍心不明,則劍意不純,縱有蓋世劍氣,亦難成大道。
修行者需入“靜心閣”,閣內(nèi)刻有上古妖魔畫像,繪盡世間誘惑、恐懼、嗔恨之相,修行者需盤膝于畫像前,持劍靜坐,觀畫像而不動心,聞魔音而不亂神。初時雜念叢生,劍心動搖,劍氣隨之紊亂;漸至心如止水,古井無波,劍氣凝而不散;終至見魔非魔,見誘非誘,劍心純粹如琉璃,映照萬物而不染塵埃。
需習“觀心訣”:每日午夜,以劍指眉心,引劍胎之氣入識海,觀自身念頭如走馬燈過,不追不拒,不迎不擋,任其生滅,從中悟“心本空明,因念而亂”之理。當識海如明鏡,可照見念頭根源,便算初窺門徑。
此境修行無定時,或三月功成,或十年不進,全看心性根基。劍心通明者,劍出必中,劍意純粹,可破世間虛妄幻術(shù);劍心不明者,劍招雖利,卻易被心魔趁隙,走火入魔。待能于萬魔環(huán)繞中守心不動,劍指所向,心意所至,無有遲疑,便達此境圓滿。
第五境:御劍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