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安在獲悉神君的本質(zhì)之后,對于這個結(jié)果就不意外了。
再者,以他如今的道行,即便真正獲得了合體機緣,恐怕也沒有相應的底蘊去駕馭。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想到這,陳景安平復了心情,防止因為前后的實力落差,導致第九世和第四世之間的主次產(chǎn)生偏差。
那后果不容設想。
他思索片刻,又問道:“既然神君可以橫跨時間線,那么非易和禹神劍也在這?”
按照他的理解,時間線上的其他人物會有不同。
唯獨與神君產(chǎn)生的因果會固定下來。
不論以任何一種形式。
就好比,自己和仙葫圣君親歷的兩個版本,文武侯這位第一圣君的名聲都沒有傳至后世。
他雖然沒能目睹后面的情形。
但從結(jié)果來看。
靈隱圣王的兒子“顧圣子”成功輪回,并且繼承了神朝的遺澤。
這說明那場宮變的贏家還是他。
至于文武侯。
他即便沒有被飛來的禹神劍殺死,大概率也會因為其他原因夭折,然后與禹神劍一起,成為禹神留給天道的一份驚喜。
黃龍點頭表示肯定:“說起來,這對非易而言也是一場造化。”
“他成了這場合體機緣的資糧。但是同理,假如后來者沒法馴服他,那么最終的新晉神君究竟是誰還要打一個問號。”
言外之意,不外乎是“奪舍”二字。
可是相較于合體機緣本身,這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陳景安短暫思索,緊接著又開始感應【納天煉虛】的神通。
下一秒。
金色和銀色兩團氣息交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化作了一方青色的葫蘆。
這與仙葫圣君的本體別無二致。
其內(nèi)部陰陽之氣流轉(zhuǎn),恰似日出月落,隱約還有一縷縷殘余的妖氣,再度演化出了妖皇生前的形體。
陳景安前往第四世前,一貫是將這“金銀葫蘆”當做內(nèi)丹術的載體。
那是仙葫圣君自己研究的成果。
可如今他順利將第四世前半段掌握的【納天煉虛】神通感悟帶回,對于“金銀葫蘆”的運用又上了一個檔次。
尤其是那道[煉妖返璞]的玄妙,可以將外道化歸己用,增長修為。
到這份上。
先前的“外丹”和“內(nèi)丹”兩大流派就不夠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