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團(tuán)圓夜,團(tuán)圓飯擺在了明錦堂。備下飯菜后,宋靜讓人去請(qǐng)李姝菀和李奉淵。
兩人一前一后而來,柳素和桃青牽著李姝菀的手,撐傘執(zhí)燈走在前頭,隨著李姝菀的步子行得緩慢。
三人在前攔住了路,李奉淵一人撐傘跟在后頭,步伐也只能放緩。
路上燈暗,他看著李姝菀身上新?lián)Q上的衣裳,怎么看怎么覺得有些眼熟。
到了明錦堂,通亮的燭燈一照,就見何止她身上的衣裳眼熟,就連腳下的鹿皮小靴、頭上的帽子都熟悉得很。
李姝菀往燈下一站,活脫脫一副小公子的裝扮。
李奉淵雖已經(jīng)用不上這些舊衣,不過自己東西被旁人穿在身上,總是讓人心頭不爽。
宋靜想得沒錯(cuò),李奉淵的確小氣。他的私物從不許別人動(dòng),若有不識(shí)趣的人動(dòng)了,定要發(fā)一通火。
這人便是他老子,也不能例外。
李瑛沐過浴,換了身墨藍(lán)錦袍,已經(jīng)主位坐著。
他見李奉淵臉色不愉地看著李姝菀,拿起筷子:“吃飯吧?!?/p>
李奉淵自然沒動(dòng),他不動(dòng)筷,李姝菀也不敢動(dòng)。
她偷偷看了李奉淵一眼,見他的目光沒落在她臉上,而是盯著她身上的衣服,有些羞愧地抿緊了唇。
不過李奉淵似乎心里很清楚讓李姝菀穿他衣服的法子是誰的主意,并沒把氣直接沖到李姝菀身上去。
他看向李瑛,語氣不善:“父親將她養(yǎng)在外面,連身衣服也不舍得買一身嗎,淪落到要穿我舊衣的地步?”
他話里一股諷意。李瑛早上還信誓旦旦和李姝菀說他不會(huì)動(dòng)氣,哪想飯都沒吃便被問責(zé)上了。
兵家多謊,李瑛的胡話亦是張口就來,他語氣如常道:“今年南方起旱,軍餉吃緊,我的俸祿都填了進(jìn)去,府中開支能省則省。大的穿新,小的穿舊,尋常百姓家的孩子都是這么過來的?!?/p>
李奉淵顯然沒料到李瑛會(huì)說這話,不過家里事,他三言兩語竟然上升至軍國大事,往下又扯到了黎民百姓。
李奉淵被堵得喉嚨一哽,好似若他再多言,便是不體恤邊疆將士、輕視百姓的蠢惡之徒。
李瑛不是頭一回拿俸祿填給軍中將士,李奉淵此刻也估不準(zhǔn)他說的是真是假,
少年緩緩皺起眉頭,他看著李姝菀頭上的熊皮小帽,開口道:“她頭上那頂帽子,是母親縫給我的?!?/p>
李姝菀聽見這話,忙將頭頂?shù)拿弊尤×讼聛怼?/p>
李瑛倒是不以為意:“我織一頂賠你?!?/p>
李奉淵頓時(shí)眉頭皺得更緊:“……不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