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辯的地點選在了喬州城的“曲水茶樓”。
王婉跟著那個看上去身份顯赫的男人走進去,帶上二樓,就看見本來用來做隔斷的屏風已經(jīng)被撤去,整個二樓被改造為一個通透的開闊空間。
一個仆役走過來恭敬地把王婉領到位于末席的位置上坐下。面前擺放著一張烏木案幾,上面擺著四五塊精致的點心,一旁還晾著一壺茶。
王婉見到周圍沒人注意自己,偷偷捻了一塊送到嘴里,隨即眼睛一亮,小心地把幾塊疊起來,用油紙攏了攏,打算最后散席順便帶走。
等她坐下來不久,茶社里面讀書人越來越多,好些剛剛還在下面和她有些言語上的摩擦,進來的時候憤恨地瞟了她一眼。
王婉置若罔聞,兀自剝橘子吃。
進來的人多了些,相互之間便攀談起來,那位“何老先生”看起來大約是德高望重,此刻不少人走過來與他敬茶,眾人和樂融融,儼然似乎是世家內部自己開的清談會。
幾個年輕些的后生在何彥昌周圍奉茶高談,言笑晏晏,時不時相互頷首表示贊許,彼此間倒是融洽得很。
何彥昌放下手中茶盞,也不見剛剛和王婉爭辯時候的怒火中燒,又變得和藹起來:“啊呀,你們這幫后生真是要折煞老夫咧。老夫久歸田壟,疏懶治學,今兒不過是來湊湊年輕人的熱鬧,哪里談得上傳道解惑呢?”
“何先生說得哪里話?先生乃是世之大儒,治學經(jīng)典博古通今,曾為國子學直講。授業(yè)于廟堂之上,為天下讀書人之典范,今日既然能見得先生,為我輩大幸?!?/p>
無聲的隔膜將王婉置于一種被孤立的壓抑之中,她倒是很愉快,樂得不說話,甚至去偷偷補了兩個橘子。
有人瞟到了她,輕聲嗤笑:“哼,鄉(xiāng)野村婦,連個橘子都吃不夠?!?/p>
吳疑幾乎在最后才走進來,進了門便瞪了一眼王婉,與何老先生打個招呼,便自覺坐在了末席。忽然來了兩個小輩,站起身又和他謙讓一番,大約是要他往前坐一些。
就這么來回拉扯許久,最終吳疑才端著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坐到了何彥昌身邊。何彥昌表情十分慈祥,將手里剝了一半的橘子分了一片給他:“不要這樣拘束,來,嘗嘗這個橘子,吃著很甜?!?/p>
吳疑接過了橘子,客氣地回答:“晚輩尚且年輕,實在不該坐在這么前面。”
“唉,咱們都是下河郡走出去的讀書人,自己人何必說這么多規(guī)矩呢?”
“是呀,哪里有什么規(guī)矩呢?”
“本來就是清談,隨意坐,大家隨意坐?!?/p>
話雖如此,等到眾人落座,才能看到整個茶會的座次早已秩序井然。
前排坐著幾位須發(fā)斑白的老者,旁邊還有幾位童子服侍,其后是幾名格外年輕意氣風發(fā)的讀書人,似乎都是各縣的新科舉人,再往后則是世家子弟依照依照宗族親疏和科舉成績向后延伸,一直到王婉所在的最后排,那并排的年輕人已經(jīng)是一個穿著補丁的駑鈍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