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宋三成也不知道怎么開口。
咋說呢?
自己閨女不上班打算回來種地了?
這年頭的年輕人有幾個會種地呀,說出去村里人不得笑死!
于是他也輕描淡寫的:“沒啥,我家檀檀工作太辛苦,身體都熬的受不了了。我就跟她說家里種田需要人搭把手,讓她在家里休養(yǎng)一年半載的,再出去上班?!?/p>
這倒是。
誰家年輕人不在外頭闖???
鄰居李寶妮也嘆氣:“那確實,我女兒過年回來,臉色蠟黃蠟黃的,一問就是加班到一兩點——工資也就那么點兒,一年到頭啥也沒剩。”
李寶妮的女兒是在連鎖店賣衣服的。嘴甜能說,現(xiàn)在大小是個主管,時不時深夜盤點,外頭出差拓店之類的,也是辛苦活。
偏偏這兩年大環(huán)境不好,工資愣是沒漲上去,還得操心會不會裁員……
說起孩子,家家戶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
遠一點的周毛柱也嘆口氣:“我兒上次說叫我們老兩口去市里頭跟他們一起住,順帶幫忙帶孩子——那門口超市的辣椒,都要十多塊錢一斤!那吃得起嗎?”
“帶小孩,早上送幼兒園,晚上接回來再送到興趣班,還都不在一個地方,公交車給我搞得暈頭轉(zhuǎn)向的,屋里邊兒天天吹空調(diào),哪有咱們燒爐子暖和?!?/p>
“我住了一個星期,實在受不了,干脆自己先回來了?!?/p>
至于家里的老婆子,當然還是舍不得孫子,留在那里盡心盡力的照顧了。
甭管種田這個事兒靠不靠譜,但反正宋三成找的這個理由是像模像樣的:
“檀檀也說,這幾年的飯菜都沒有以前好吃了。我就琢磨著,反正人也留下了,干脆給孩子種點菜種點稻子,自己吃著也香?!?/p>
鄉(xiāng)親們一聽也樂了。
“宋三成,現(xiàn)在村里就屬你種田最多,成地主了——你這稻谷到時候熟了,我就不買米了,買你家的。”
“對對對,我也買,外頭的大米看著白,那都是打磨拋光的,一點營養(yǎng)沒有,一斤好幾塊不說,還沒有以前自己種的稻子香。”
宋三成可不敢答應:“我家就種兩塊田,還不夠自己家分分的,不賣不賣?!?/p>
在場誰沒種過田呀?
大伙一聽這話不樂意了:“兩塊錢加起來也有好幾畝,咋,你家一年吃幾千斤稻谷???”
宋三成也笑起來:“那咋辦?我這好稻種,味道好,就是貴。最好也才畝產(chǎn)一千斤。一千斤出七百斤米,也就夠兩三個人吃一年。”
“回頭我家老頭老太太,孩子姥姥舅舅姑姑大伯……家家戶戶不都得分點嗎?”
“就這點兒,也就夠自家吃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