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安放下東西,就出來了,他到處瞅了眼:“不是說四妹夫也來了,怎么沒看到?”
余淑英就說:“他們?nèi)ヴ~塘看打魚的去了,都在那里呢?!?/p>
(請)
n
三姐
楊明安坐不住了,帶著兩個孩子過去了。
母女三人坐著聊天。
趙玉華打量一眼妹妹:“我瞧著氣色比以前好些了,也胖了些,瑾臺會照顧人?!?/p>
趙錦舒就說:“我這是吃飽喝足,凡事不瞎想,情緒平和了,心寬自然體胖,和陸瑾臺有啥關(guān)系?”
余淑英瞄她一眼,心說你這確實(shí)平和,平和的太徹底,她都不習(xí)慣了。
趙玉華笑起來:“聽你這么說,我就放心了。你婆家人好相處嗎?”
昨晚閨女女婿歇了后,余淑英去了錦城屋里,問了他一些京都的情況,聽了小兒子話后,總得來說她還是滿意的,不管婆家人如何,首先得自己立起來,閨女現(xiàn)在這樣就挺好。
趙錦舒:“不管他們好不好相處,反正我們各過各的,互不干擾,我公公婆婆為人還不錯?!?/p>
趙玉華可不信:“住一個院子,真能互不干擾?”
趙錦舒:“他們好聲好語,我也好聲好語。他們惡言相向,我自然也不會客氣。中間爭了幾次嘴,他們都是要臉面的人,就是心里不滿,也不敢太過鬧騰,再說我一沒占他們便宜,二沒惹他們,想找事也得有立場?!?/p>
余淑英點(diǎn)點(diǎn)頭:“咱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要臉面好啊,要臉面說明還能和他們講講理,要是遇到那不要臉面的人家,理都說不通,你說這日子咋過?”
“咋過?”兩人看向自己娘。
余淑英嗔她們一眼:“生了倆笨閨女,糊涂著過唄,你和講理的人講理,和不講理的人,講啥道理?講也講不通。這樣咱就得摸清楚他們的路數(shù),看他們行事學(xué)著點(diǎn),你不講理我也不講理,大家都不講理吧。要不然還能咋辦,讓自己憋屈死?”
趙玉華就笑著說:“像二嫂?”
余淑英沒好氣地說:“你二嫂也不是不講理,不過人家講的都是他們家那一套理,我和她的理不通,我也不和她講理,她愿意咋過咋過,我不管她,我愿意咋過,她也管不著?!?/p>
依著二兒媳婦的理,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她家錦舒既然結(jié)婚了,就不能住娘家。
錦舒當(dāng)時情況特殊,她總不能把他們趕出去,這不是挖自己的心嗎?
要說偏心,其他幾個孩子都好養(yǎng)活,偏錦舒打小身子就不好,她操的心多,付出的心血幾個孩子都沒她多,她承認(rèn)他們老兩口是偏疼錦舒一些。
可他們也沒虧待任何一個孩子,結(jié)婚時該給的給了,他們的孩子,哪怕她工作沒時間帶,也是給了錢的,就是三閨女,當(dāng)初也是給了錢的。
該做的她都做了,她就想疼閨女多一點(diǎn),誰都阻止不了,她堅(jiān)持自己的想法,不理解不滿意,說她不講道理,通通沒用。
再說瑾臺沒恢復(fù)工作時,他們家里偶爾也會寄錢、寄東西,他也下地干活掙工分,回來幫忙干家務(wù),后來恢復(fù)工作了,賠償了錢,瑾臺有了工資,閨女每個月給她生活費(fèi),沒白住。
余淑英:“當(dāng)然,你二嫂對我和你們爹還是孝順的,逢年過節(jié)也給我們買東西,平常從鎮(zhèn)上回來看我們,也會割塊肉啥的,你們也別挑你們二嫂的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