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衙門的燈火,接連數(shù)日徹夜未熄。
刑部大堂、大理寺正廳、御史臺公廨,皆是案牘如山,人影穿梭。
卷宗、證物、口供,如同匯入大河的溪流,被無數(shù)雙忙碌的手分揀、核對、串聯(lián)。
有了皇帝毫不含糊的旨意,更有了朝野上下清晰無比的風向轉變,三司官員的效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所有潛在的、可能存在的拖延和阻礙,此刻都已煙消云散。
杜荷、長孫沖以及東宮屬官們提供的原始證據(jù)鏈被迅速夯實、擴展。
那些原本態(tài)度曖昧、甚至暗中與崔氏有勾連的官員,此刻為了撇清關系,表現(xiàn)得比誰都積極。
他們主動提供線索,積極印證罪證,甚至不惜拋出一些自己知道的、但與自身牽連不深的崔氏其他罪狀,以表忠心。
一份份詳盡的審訊筆錄被整理出來:
青州刺史與崔氏爪牙的供詞相互印證,詳細描述了如何借天災盤剝百姓、如何強占田產(chǎn)、如何逼良為奴、如何草菅人命的細節(jié),樁樁件件,觸目驚心。
從崔府密室中搜出的私人信函、賬簿,雖然經(jīng)過部分銷毀,但仍殘存著與朝中某些官員利益輸送、官商勾結的鐵證,其中幾封甚至隱約指向了更高層的人物,引得刑部暗中展開了更深入的調查。
那些從青州千里迢迢運來的物證此刻不再是沉默的物件,而是在無數(shù)證詞和文書的襯托下,發(fā)出了震耳欲聾的無聲吶喊。
尤其重要的是,針對崔斂昨夜瘋狂行為的審訊也迅速有了結果。
那些被生擒的亡命徒頭目,在百騎司的手段下,幾乎沒怎么抵抗就悉數(shù)招供,畫押認罪。
他們將如何接受崔斂指使、計劃縱火散謠的經(jīng)過和盤托出,進一步坐實了崔氏“意圖顛覆、罪大惡極”的罪名。
數(shù)日后,一份厚達數(shù)百頁的結案陳詞,連同主要案犯的畫押供狀、重要物證清單,被鄭重地呈遞到了李世民的御案之上。
太極殿,偏殿。
李世民面色沉靜,一頁頁仔細翻閱著卷宗。殿內檀香裊裊,卻壓不住那文字間透出的血腥與罪惡。
房玄齡、長孫無忌、蕭瑀等重臣垂手侍立一旁,氣氛肅穆。
盡管早已知道案情重大,但當這系統(tǒng)性的、令人發(fā)指的罪行以如此詳盡的方式呈現(xiàn)在眼前時,依舊讓人感到一陣陣心悸與憤怒。
良久,李世民合上最后一頁,閉上眼,深吸了一口氣,再睜開時,眼中已是一片冰封的雷霆。
“諸卿都看過了?”他的聲音平穩(wěn),卻帶著千鈞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