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繼續(xù)看賬。
算盤珠子噼啪作響,清脆利落。
一筆筆進項,一筆筆開支,清清楚楚。
比人心好算得多。
沒過幾天,幾樣價值不菲的禮物又送到了府上。
南海的明珠,北地的紫貂,還有一套前朝大儒批注的孤本。
送禮的親兵恭敬道:“王爺說,這些是給沈姑娘把玩的小物件,不成敬意?!?/p>
我看著那些流光溢彩的珍寶。
“王爺客氣了?!蔽沂疽夤芗沂障?,“替我謝過王爺?!?/p>
轉(zhuǎn)頭,便吩咐管家:“明珠送去珍寶閣,估價入賬。紫貂皮子交給成衣鋪的老師傅,按最新式樣做幾件大氅,下月開售。孤本……送去城南的‘文淵齋’,讓他們好生保管,供學(xué)子借閱?!?/p>
管家有些躊躇:“東家,這……畢竟是王爺所贈……”
“既是贈我,”我打斷他,語氣平淡,“便是我的東西。如何處置,自有我的道理。王爺寬宏,想必不會計較這些俗物去處。”
管家不敢再多言。
日子似乎又恢復(fù)了平靜。
只是京城上下的目光,或多或少,都帶著探究和揣測,落在我這個攝政王的“義妹”身上。
有想借機攀附的,言語間極盡諂媚。
有暗含妒忌的,酸溜溜地說我走了大運。
更有甚者,話里話外暗示我該主動些,攀牢這棵大樹。
我照單全收,面上滴水不漏。
該談生意談生意,該查賬查賬。
只是將更多精力,投向了江南。
那是我沈家的根基,也是我經(jīng)營多年的退路。
秋意漸濃時,京城發(fā)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戶部一個管著漕運的肥差出了缺,各方勢力明爭暗斗。
最終坐上那個位置的,卻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資歷尚淺的官員。
據(jù)傳,是攝政王力排眾議,親自點將。
而這位新貴,恰好是我沈家商船在漕運上,曾被刁難過幾次的對頭。
消息傳來時,我正在書房看江南米行的季度匯總。
管家站在一旁,欲言又止。
“東家,這……王爺此舉,是不是……”
我放下手中的賬冊,端起手邊的溫茶,抿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