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正臣將帽子擱在地上,行禮走出大殿,然后跪在殿外。
李文忠、吳禎不知皇帝與顧正臣為何爭吵,此時也不敢多問,見朱元璋不想說話,便行禮退到殿外,看著跪著的顧正臣,李文忠安排宦官去找朱標過來。
朱標聽聞消息,匆匆跑來,見顧正臣跪著,連帽子都摘了,不由得心頭一驚,連忙問道:“怎么回事?”
顧正臣看了看朱標,微微搖頭。
朱元璋閉門說諸王之事,顯然是不想讓其他人知道他的心思,自己還是不要多嘴得好。直言進諫是一回事,泄密是另一回事。
朱標見顧正臣不說,看了看華蓋殿關(guān)閉的大門,讓內(nèi)侍通報。
內(nèi)侍冷汗直冒:“殿下,陛下發(fā)了火,這個時候可不敢打擾。”
朱標知道父皇對內(nèi)侍宦官頗是嚴厲,動輒嚴懲,擔心連累內(nèi)侍,想了想之后,便走至顧正臣身旁,撩起衣擺跪了下來,高聲喊道:“兒臣朱標,求見父皇?!?/p>
殿內(nèi)無聲。
朱元璋坐了下來,平息了心頭的憤怒。
雖說顧正臣的話過于大膽,有些冒犯皇室,可仔細想想,他說的話并非沒有道理,何況他著眼長遠,也并非為了一己之私。
畢竟這個時候朱雄英還很小,那群叔叔也不太可能欺負他去。再說了,朱標算得上外柔內(nèi)剛,對兄弟更是親和,兄弟情義不錯,定不會有禍起蕭墻之事。
但顧正臣的話還是令人擔憂,當皇帝的勞心勞力,誰知道壽命幾多,翻看唐宋元,總有幾個年幼的皇帝登基,到那時,侄幼叔強,又該如何?
皇權(quán)是可以隨意決定武將生死,武將調(diào)動也方便,只要不長期統(tǒng)兵一地,就很難擁兵自重,威脅朝廷。
可藩王是不可能調(diào)動的,封國就在那里,如何調(diào)?
調(diào)不走,手里又有兵權(quán),時間一長,那不就是擁兵自重?
到時候,朝廷派遣來的統(tǒng)兵將領(lǐng)是聽朝廷的,還是聽藩王的,封國的軍士是聽朝廷的,還是聽藩王的?
哪怕是給藩王少量護衛(wèi),地方衛(wèi)所握在朝廷,藩王憑借著身份、財力與地位,未必不能蠶食地方衛(wèi)所,而一般將校又不敢得罪,只能巴結(jié),勢必會成為一股勢力,尾大不掉。
朱元璋咬牙切齒,分封諸王是多年前定下的計劃,可因為顧正臣,現(xiàn)在這個計劃怕是要重新思量思量了,到底是分封好,還是不分封好,需要慎重!
這種被迫改變計劃的感覺,有種脫離掌控的不安,讓朱元璋很是不舒服。
若是不分封諸王,那就得將正在建造的秦王府、晉王府給停了。這算什么事,中都耗時耗力耗民,停了,秦王府、晉王府也是投入巨大,征調(diào)百姓合計二十余萬,這也要停了?
感情自己一年年全空折騰百姓去了?
朱元璋不甘心,這樣做有點臉疼。
抬頭,看向地上的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