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正臣臉色一變。
李沙連忙說:“顧知府,小子可不是沒良心,害其他百姓,而是人工決堤放水,這水去向何處還有個準(zhǔn)頭,可若是等著決堤撐不住了自己決堤,那誰也不知會在何處決堤,若是在這新羅決堤,這向東南四千戶人家,可全要遭災(zāi)!”
顧正臣知道李沙說得對,后世確實也采取過這類方法。
說好聽點,是找一些地方充當(dāng)泄洪渠,分流河水,降低水位以保全堤壩,同時避免非泄洪渠的損失。說難聽點,那就是犧牲人口少的地方,去保護(hù)人口更多的地方。
(請)
危機(jī)時刻,主動決堤?
這種局部犧牲換全局的做法,不符合道德,但符合集體利益。
只是,不到萬不得已,顧正臣不打算采取這種方式,仰頭看著夜空,喊道:“加固堤壩,護(hù)衛(wèi)堤壩!”
李沙著急起來:“可是顧知府,一旦漫堤……”
“那就等漫堤再說!”
顧正臣厲聲道。
人口決堤并不意味著沒有傷亡,晉江以南是同安、晉江地界,平原為主,人口相對較多,顯然不太可能在這個方向決堤,要決堤,只能是對岸,而這也意味著河水將會奔騰到惠安方向去,甚至可能沖入到洛陽江,導(dǎo)致洛陽江水無法承受,最終吞噬那里的百姓!
惠安百姓,也是百姓!
這個時候派人去疏散,很可能已來不及!畢竟路程在那里,又是大雨夜。
唯一的兩全法,就是守住堤壩,等待雨勢小下去。
只不過,堤壩會不會出問題,這不是個意志的主觀問題,而是客觀問題。
顧正臣帶人巡視堤壩,發(fā)現(xiàn)目前尚且沒有問題,便朝著臨時帳篷方向而去,沿途可以看到軍士正在不斷扛著泥土袋子堆到堤壩之上。
堤壩外,不算遠(yuǎn)的地方,軍士已脫下了礙事的蓑衣,將蓑帽也丟在了地上,任由雨水拍打,他們依舊在不停地鏟土。雨太大,一鏟子下去,剛挖出來的坑就開始出現(xiàn)積水。
看著忙碌的軍士,顧正臣滿是心疼。
這些人經(jīng)過一日的訓(xùn)練,早已是疲憊不堪,可誰成想,他們還沒睡下多久,就被征調(diào),奔跑三十余里抵達(dá)這里,又沒有停歇,開始拼了命地掘土、裝袋、背土!
晉江知縣楊琇、南安縣丞王罕、泉州衛(wèi)指揮同知黃森屏等人抵達(dá)后浦附近的帳篷,這里是臨時衙署與指揮中心。
楊琇帶來了兩個老人,對顧正臣勸說:“今夜雨勢之大前所未見,水位不斷增長,距離漫堤已不足三尺!再繼續(xù)下去,整個堤壩都會毀去,應(yīng)選擇一個地方,掘開堤壩進(jìn)行泄洪!”
王罕也知情況緊急,見顧正臣正在看輿圖,指向后浦下游的廟下:“從此處北岸泄洪,可以減緩整個晉江的壓力,同時保住堤壩。若再拖延下去,南岸很可能會發(fā)生決堤!”
黃斐、衛(wèi)敬止等人匆匆跑了進(jìn)來。
衛(wèi)敬止上氣不接下氣,慌亂地喊道:“顧知府,百姓撤離速度很慢,不少百姓不愿放棄家產(chǎn),非要帶著所有糧食離開,還有人要搬走米缸,一些村落一百戶人家,這都快一個時辰了,還沒走出半里路,不少百姓甚至不愿離開?!?/p>
楊琇跺了跺腳,喊道:“不是告訴他們了,丟下一切物資,帶人跑向高處!”
黃斐苦澀不已:“可他們不聽啊,還有人推車運糧,這個鬼天氣車根本就不能行,道路泥濘,陷在里面沒人拉根本就推不動!”
顧正臣臉色陰沉,厲聲喊道:“去告訴百姓,丟下所有物資,沒了的糧食府衙給他們補(bǔ),沒了的米缸府衙給他們買,沒了的家,府衙給他們蓋!眼下務(wù)必以最快速度撤向高處!”
一道閃電照亮了晉江水,水岸處,兩個漩渦緩緩而動……